《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撰写而成。此书以《三国志》为基础,作者在民间传说上对其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艺术加工,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虽然相对于史实来说一些人物被矮化和歪曲,但是其描写手法之奇绝,刻画形象之生动,确实是不失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
所谓“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孔明”,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读者的内心。曹操一生多行诡谲,善使诈术,这从他小时候假装中风,使他父亲不再信任叔父这件事可以看出,因此他的小名“阿瞒”的含义也是不言而喻。但是曹操绝不是一个平凡人物,他心中有远大的志向,所以“诡谲”只是他在乱世中不得已而使用的手段,实际上他所做的事情大抵是利在国家的。曹操戎马半生,位极人臣,可谓是“立功名兮慰平生”了。不过在我看来,最令人感动的却是他在军旅生涯中一反前人及时行乐的消极观念,作出了许多悲歌慷慨的千古名篇。观其诗文以及言谈,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句子确实有吞吐宇宙、胸怀万物的情怀,不得不让人在本书“尊刘贬曹”的氛围下击节赞叹。
关羽一身忠骨,义薄云天,与刘备结义后始终追随,不屈不挠,连曹操这等人物也招揽不了他的心,其人出场及落幕千古之后犹令人感叹不已。想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华雄一出,斩将夺旗,人人为之丧胆。唯有关公不惧危险,傲气冲霄,“鸾铃相处,马到中军,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是何等地酣畅淋漓!“有死而已,何必多言”,英雄末路之时,还能保守气节,大骂敌贼,真是“死亦为鬼雄”。
诸葛亮未出草庐之时就已经囊括天下,胸中万策了,一席“隆中对”听得刘备茅塞顿开,可见孔明平日里观察之细,才华之高,难怪可以自比管仲、乐毅。出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救刘备于水火;舌战群儒,大发英姿;草船借箭,招祭东风,助周郎火烧赤壁,挽强为弱;平定南蛮,六出祁山,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哉!惜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人诚不我欺!
三国里最值得刮目相看的是其对小人物的艺术描写。在那些大人物的无边光环下,小人物的故事显得颇为不值一提,但我觉得这些故事不仅在结构上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还有着耐人寻味的寓意。比如黄奎之妾春香与妻弟苗泽私通,苗泽使春香以言挑之,得到了马腾与黄奎谋反的秘密。苗泽将此事速告知曹操,后来曹操将计就计,将马腾、马铁、马休、黄奎等人斩首。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苗泽这个“大功臣”,居然不要赏赐,只愿娶春香。对于这种为了一个女人而出卖忠义的小人,曹操即使是个枭雄,不顾忌心狠手辣,也对苗泽唾弃,将其与春香一并斩杀。可笑苗泽枉做了小人,落个骂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良心底线,绝对不能因私利而出卖他人。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意味深长。
纵观《三国演义》,刘备携民渡江的仁,赵云七进七出的勇,张飞智取瓦口关的粗中有细,典韦誓死救主的忠烈,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妙策,张辽威震逍遥津的风采,以及太史慈与孙策的神亭酣战,甘宁百骑劫营的豪迈,陆逊的火烧连营……全都成为后人寄情神往的伟绩,无须赘述,如开篇杨慎之词“都付谈笑中”了。《三国演义》,开卷闭卷,真可谓是“浪淘尽千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