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这个词已经非常火热了,它折射出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躺着,然后把钱赚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事,是否真的可行。
所谓财富自由,就是被动收入可以大于你的日常支出,天天不用赚钱,只吃利息,躺在家里,颐养天年。被动收入可以是你存在银行的利息,可以是你投资股票的收益,可以是你写的网站的广告费,可以是你出版物的版税。总之是无需你再追加额外劳动时间,就可以持续拥有的收入。
当你的被动收入可以大于你的日常支出。哪天闷了,就约朋友喝个酒、撸个串;哪天烦了,就约女友游个山、玩个水。听上去真的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像这样
或像这样
不过,财富自由是否真的存在,是个伪命题吗?应该不是,显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思聪天天发着衣食无忧的微博,就是最好的佐证;仿佛又是,我们周围的人真正实现自由的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是不是伪命题其实也不用这么纠结,很简单,只要攒够一千万,每年吃5%的利息,就可以衣食无忧,财富自由了。
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恰恰掉进了财富自由的陷阱,实现财富自由的方法不是攒钱攒到一千万,而是积攒驾驭财富的能力。
这个世界形形色色,拥有一千万的人真的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有一千万的人都最终获得了财富自由。这个世界上最可能快速积累财富的方式,莫过于中彩票了。没有谁不曾幻想过,如果我中了大奖,这钱我要怎么花。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让我们羡慕的幸运儿们是怎么花的。
湖南千万巨奖得主挥霍4年剩80块。
单身妈妈中11亿巨奖后因吸毒被捕
警察中3000万后离婚,暴揍新欢坐牢
大连千万得主败光家底后因欠债入狱
6400万夫妇先后离奇暴毙
别说实现财富自由,就是能得到善终都是好的。有研究显示,70%的巨奖得主没有取得任何成就,通常在几年内就把奖金挥霍一空。英国研究人员发现,44%彩票大奖获得者会在短短5年内花完所有奖金。
其实问题的重点就出在了这里,当你迅速获得财富时,第一反应是怎么花。而只出不进的生活方式,依然无法解决财富积累的问题。虽然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妄图投资办厂、叱咤商海。结局自然是血本无归,原因也很好理解,虽然他的钱包已经不是他当年的钱包,而他的人还是当年的那个人,他的能力没有变,他的头脑没有变,他对风险的无知没有变,变的只有他膨胀的欲望。当年他们没有能力挣钱,现在依然还是没有,突如其来的横财只会让他们冲昏头脑,忽略了自己从来都没有挣得财富的能力。
说到这里,道理应该很明确了,获得财富自由的重点不是钱怎么花,而是钱怎么挣。拥有与财富匹配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根本没有驾驭财富能力的人,即使获得了财富,也依然无法获得自由,甚至都不得善终。
把重点放在驾驭的能力上,而非财富上,才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正确方法。
现在即使你已经知道了实现财富自由的重点是在培养能力上。那如何做到提升能力呢?
培养能力的关键就是关注自己的“价值”,而非掉入“价格”判断的陷阱中。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都来自于别人的评价程度和认可水平。自己到底值多少钱,看看自己的工资单就知道了。你一个月付出的22*8个小时,能够换来的“价值”就是你每月打入卡中的薪酬。殊不知,这里的有个极其容易混淆又相当重要的概念性错误。价格,不等于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果,是外在,是外界对你自身的一个肯定的符号;价值是因,是内在,是自身对自己的要求和渴望。如上图,价格是一直随价值波动的(有些经济学基础的你已经知道了这个道理),而价格之所以是提升价值的陷阱,就在于它是一个及时反馈的结果。每个人都想尽快知道自己的价格,因为我们想看看自己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因为我们天生就渴望被他人认可,寻求存在感和价值感本就是我们的天性。但将精力一味的去追求价格,只会陷入短期利益的漩涡,让自己的价格曲线一直围绕着一条水平的价值线波动,而无法提升。
就像频繁跳槽的人,我们周围总有同事,一跳槽工资就可以翻倍,两年跳三次,工资一路飞奔。可真正跳过槽的人都知道,每次跳槽都意味着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的一次大调整,这样的调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的。短时间内,频繁跳槽,除了让自己的价格貌似提升(实际马上就会回落)以外,对自己价值毫无益处。这种追逐价格,迷失于短期利益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没有将精力放在价值上,而只是贪婪临时的价格表现。
认清价值与价格的概念,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价值的提升上,去做真正有需求有价值的事,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而自己的价格也会自然而然的提升,根本不用刻意关注。
追求价格的人,只是短期的逐利者。真正关注自己价值的人,是有耐心、能坚持、注重长期成长的人。
可见破除价格判断的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耐心”!关于耐心的道理我们向来都懂,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已经开始教我们水滴石穿的道理了,为何越长大越浮躁,知道的道理越多反而忘了最重要的道理呢?
因为“趋利避害”本就是人的天性,这个特点根深蒂固的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面对眼前的利益,我们本能的被驱使,而长期的利益往往需要放弃眼前的享乐,甚至还有可能带来眼前的痛苦,我们会不加思索的排除,直觉性的抵触。
我想很多人都下过决心,一定要早起,一定要锻炼身体,一定要练出腹肌、练出翘臀。然而,刚刚坚持一周之后,你再听到早起的闹钟是什么反应
“我就多睡一会,就十分钟”
“今天下雨了,不适合跑步”
“上周练的浑身疼,今天歇一天”
总之是会有各种让自己放弃坚持的借口,其实,这本质是就是自己基因中“趋利避害”的天性在起作用,放弃锻炼选择睡眠,无疑是在当下最正确的决定,是对身体感受最负责任的选择,但理性的我们都知道,这种短期收益的选择,带来的是肥胖羸弱的长期害处。
我们基因中这种根深蒂固下的直觉选择模式,仅仅能够让我们对当下有对的选择,却无法保障我们对长期成长有对的判断。
相似的例子随处可见,“一万小时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过,学好一项技能,需要积累一万个小时的训练,然而我们随便搜一下技能学习类的书籍或者课程的榜单,排在前列的一定都是“21天速成Java”、“7天精通英语”、“一个月走向财富自由”,看着这些可笑的标题,还是会不断的有人趋之若鹜,他们以为自己一个月后可以变成超人,却不知自己与现实正在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这样看起来,实现财富自由的路径也不过是一些鸡汤式的大道理,根本没有什么**用,这些道理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已经在教我们,教到现在,道理都懂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然而,虽然道理都懂,概念都听过,但真正能够影响我们的并不是这些道理本身,而是这些道理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分明。这些明确的逻辑关系会反向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你的行为举止,这种深刻的作用会体现在你的每一次判断和选择中。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有很多独创性的实验展示确立了语言逻辑在塑造认知上有着因果关系。如果我们思维中没有一个概念,或者没有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那我们的思维习惯上就偏向于不会这么想,也就永远无法理清这里的关系。例如,教人们学习新的颜色词汇改变了他们区别颜色的能力。而教人们一种新的谈论时间方式则给他们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时间。
理清概念,确定方向,执拗的坚信,坚定的执行,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其实结果已经在不远处等你了。
看到这里,财富自由是否是个伪命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