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级研修
我强烈建议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待孩子周末回家问孩子最喜欢吃啥,然后不在家做饭,去吃她点的那个美食的地方,进行一周一次正式的休闲聚餐。就谈当下,吃到哪聊到哪,深度了解这个借用青春武装的孩子。
菲爸给女儿养了一个毛病,就是每周都问她,周末回来最想吃啥?
这周女儿的排序是:蟹煲饭、芥末鸡、海底捞。
排第一的是蟹煲饭,那就CBD万达,临出门女儿念叨着想吃完饭去看场电影,我没空陪她,爸爸下午也要去公司一趟。女儿自己爽快地说,我自己就行,我喜欢自己看电影。
“你看看,我女儿若有个男朋友就好了,这看电影都没人陪!”
“妈,你给我找个吧”
“嗯,我要抓紧上上心了”
女儿没再说话,我也没有继续,关于男友之事其实从初中到现在女儿的日记本都是敞开了摆放在学习桌的一边,我难以分辨她无意还是有意,反正我都一字不拉地翻看过,但从未表露过我看过半个字。
恋是青春萌动孩子最甜的一段感受,我希望她有,恋与分分合合都和学习无关,足够放松的家长能体会到恋上和分开都是成长,其实是学习的一部分。心理的成长毕竟要在挫折中进行,尝到甜美是滋养,体验分离是成长。从整个生命发展的生态来考虑,此刻经历的恋和分分合合正式是未来择偶、成家的经验。就像我未吃过苹果,我真的不知道苹果的味道,我吃过不同品种的苹果,我才知道我爱吃哪一种苹果。恋爱其实是一项精准社交,我表示支持。
开始吃饭,女儿各种表达学校的故事,高中生活真的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还是交往,如果学习是自己说的算的事情,也算是诸多事情里最容易的了,我多付出时间、多投入其中就可以拿个不错的成绩,而社交真的不是一个人说的算的。其实昨天周五接回女儿,在车上我就看她不怎么开心,两句话一问,眼泪簌簌地流出来,再一问,说出和她后座的男生聊的三观不一致的天,被这个男生全班宣传。让她对这个男生气愤不已,又不好在男生面前发作,这接她一上车我一问就觉得些许委屈落泪了。回家拿起吉他去找老师,一个小时后回来,再谈起这事儿已平静很多,周末慵懒的爸爸听了几句笑着说:“用不用爸爸去揍他”
女儿也笑着说:“不用不用,都过去了”,事是小事,那心中的小委屈哭掉即可。
但今天吃饭女儿谈了班级冷暴力,就是隔壁班会有拉拢一整班的男生不和另一个男生说话相处。新时代孩子们的虐同手段也真是高端。女儿要表达的是与邻班相比她们班真是非常团结友爱。最后总结如果班里领袖式人物比较开阔、大度,比较正的话,班级的整体氛围会友爱很多。
非常感叹女儿这个年代孩子的洞察,能够可以从生态的角度看待班级中的状态,谁都有优点,谁也都有缺点,谁的哪一方面弱一些,而哪一方面要强一些都能够理顺和看见。这是一种大局观。
我突然间感到这四只肥蟹的蟹煲饭不是爸爸付费吃的饭,而是用吃饭的方式了解和学习了新时代高中生的看与见。我付的不是饭钱,我交的这是学费啊!
吃完饭一同走出,恰遇星巴克,每人一杯饮品。女儿此刻有个诉求,想把星巴克的饮品装到蟹煲饭西瓜汁的杯子中,我说可以,你找服务员小姐姐帮你刷了西瓜汁的杯子然后倒入即可。女儿说妈妈你去。
于是我端着两个杯子去找服务生。一会儿办理妥当后端回来。
女儿瞪大眼睛看着我说:妈妈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叫什么吗?
叫什么?
叫社交牛逼症。
你有这毛病吗?
同学都说我是社交牛逼症,我今天觉得妈妈还是你牛。
牛在哪里?
我不敢,我怕小姐姐不帮我弄。
就是说在提出需求前你就已经觉得你成功不了了?她点点头,看着她我想起了担心就是诅咒,当担心此事发生此事会向着担心的方向发展,意思是内心更希望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担心就是诅咒其实就是墨菲定律。
当你不再担心时,就有能力提出需求,也就有两种可能,她不满足我或者满足我,满足我就开心表示感谢,不满足我最坏的结果是我没有机会清洗西瓜汁杯而和着星巴克饮品一起喝而已。
女儿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在大社交牛逼症面前小社交牛逼症开始思索,这就是成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