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卷薄饼》
文 | 陈秋妤
本文有删减,首发豆瓣阅读《三人隽味》
欢迎转发,转载需申请授权。
春天吃薄饼,就好像除夕夜吃团年饭,对中国人来讲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了。
《通俗编▪四时宝鉴》曰:“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这便是为古人素有立春日吃薄饼一说盖棺定论了。
南澳在这点上,就显得有些标新立异。我们在春天也吃薄饼,但不是在立春日吃,而是在清明日吃。
立春吃薄饼意味着咬春,清明吃薄饼对我们来讲,则意味着悼念。
说起来,潮汕地区的人清明吃薄饼是有典故的。
清明日吃薄饼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清康熙十四年。当年,郑经(郑成功之子)率兵围攻漳州城,清军守将黄芳度出兵顽抗。围城数月,城中死伤无数。
清军投降后,城中幸存的百姓为悼念死难亲友,特做形状似草席裹尸的薄饼祭祀亡灵,世代相传。
潮汕地区与福建一衣带水,故潮汕人也一直保留这个习俗,在绝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清明节当天必有卷薄饼这道菜。
是以在潮汕过清明节,祭祖金猪只能算是舶来品,卷薄饼才是清明节的正统节日食品。
照理说,清明日吃卷薄饼应该是悲伤的。无奈,卷薄饼太好吃,在我们家一年又只吃一次,所以清明节对我来讲反而很是期盼。
薄饼分甜咸两种口味。甜的就是糖葱薄饼,吃一吃就容易腻,一般吃个一卷两卷的也就吃得饱饱滞滞了。
想吃糖葱薄饼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街市上除了固定摊贩有卖,也会有老手艺人挑担吆卖。
糖葱薄饼做起来非常简单,基本都是现买的,只要买好饼皮和糖葱在家里也可以。
从老手艺人手里煎出来的饼皮圆圆的、薄薄的、小小的,很是精巧可爱。
糖葱通常是长条状,中间有许多通孔,像是多个葱孔并排粘在一起,颜色白偏米色,无论形状还是颜色看起来和葱白都有七八分相似,所以叫糖葱。
吃的时候,摊开薄饼皮,把长度适中的长条状糖葱放在饼皮中间,撒上芝麻和半碾碎的花生米,把薄饼皮卷起来成筒子形状就可以了。
也许正是因为甜薄饼很容易,外面买或是自己做都很便捷,准备的配料也不繁琐,反倒不如咸馅薄饼那么受期待。
我很爱吃卷薄饼,可惜只学会吃却没学会烙春饼皮。
偏偏吃卷薄饼,饼皮很重要,一定要薄如纸张,柔软有筋道,但它的薄又不似春卷皮那般薄得透亮。
清明前,街市上就有现成的买,但也有的人家喜欢自己亲手做。做饼皮,功夫在薄,速度讲究快。
经验老道的主妇做饼皮,动作如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只见她用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面团往涂好油的平镬(平底锅)上一抹,一张成人巴掌大的圆形薄饼立即出现,旋即左手将饼皮揭起,马上用湿布遮盖,使其保持温软不硬。动作连贯、潇洒自如,宛如一气呵成。
我妈对卷薄饼的饼皮要求非常严苛,也许正是这个缘故,我竟然没有见过她自己亲手做过饼皮。这不能不说一个遗憾呢。
吃卷薄饼,除了饼皮,还要准备馅料和酱。馅料讲究荤素搭配,首选春季当食的新鲜时蔬。
蔬菜上一般多选生菜、春韭、绿豆芽,其次是胡萝卜、青瓜、甜椒、椰菜、香菇和香菜;肉菜上主要是鸡胸肉、鸡蛋和虾仁,也可以是五花肉、火腿肠等。
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准备一些粉丝和豆皮,水果也行。总之,馅料搭配丰俭自选,口味随个人喜好。
至于酱料,我们家喜欢做蒜泥酱。蒜瓣去皮,捣碎成泥后与调好比例的红糖水、辣椒酱、芡粉在锅里小火不停搅拌成糊状即可。
买好饼皮和材料后,就可以准备馅料,酱料可以放到最后一步去熬煮。
首先将所有材料洗净滤干,刀工处理,分别切成统一规格的细丝,分类装盘。鸡胸肉焯熟,按照纹理将鸡肉撕成丝,鸡蛋煎好切成细丝待用。将香菇泡发切丝与虾仁爆炒调味。
接着把以上馅料各自盛盘,吃的时候,将薄饼皮摊开放在手掌上,先在饼皮上刷一遍酱料,再将所有馅料各夹一遍到饼皮上,最后将饼皮卷成筒状就可以开吃了,重口味人士还可以在薄饼的表皮上再涂抹一次酱料。
卷薄饼,切勿心急。卷不实吃到最后,薄饼皮散开,馅料与酱料到处跑,手和衣服就遭殃了。
长大后,我才发现卷薄饼是一件好玩的事,但对小孩子来说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时候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馅料的美味上,只盼着快点卷成好可以快快把这手掌上的美味吃进肚子里,心急如焚的,哪里会觉得有情趣。
耐着性子等薄饼卷好,双手捧起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哇!饼皮柔软有筋道,绿豆芽鲜嫩又多汁,一嚼动就在嘴里发出咔擦咔擦的声响,虾仁又鲜又弹,香菇的香与春韭特有的香辛味四处散开,好吃极了,蘸着酱料忍不住吃完一卷再来一卷。
—完—
您的转发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陈秋妤
sanrenjunwei
寻觅记忆中的甜美风物,幸福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