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孔明先生对于曹兵的到来,早有计谋,只是因为是军事秘密,所以在任何人面前没有预先透露。
因为刘皇叔兵不满千,将不满十,依靠实力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但善于用兵的人,有着各种杀敌的策略,可以借用各种自然条件来抵挡敌人,消灭敌人。
徐庶说,诸葛亮善用水火,这倒是事实。因为以少胜多,只有用埋伏来弥补其兵力上的不足。那么此番用水攻还是用火攻呢?
孔明自从出山到此之后,经常同刘备去新野远近四方查看地形。不懂的人,以为孔明吃饱饭以后总是游山玩水。其实他是在看哪里利于用水,哪里符合火攻的条件。
不要说孔明是一位重兴汉室的有名主帅,即使一个人要搞好一个家庭,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没有预先的计划和准备,不论大小事情都是干不成的。
现在诸葛先生早已看中一个地方,名为博望坡,就是在西门外离城20里左右的山套之中,里面树木深深、茅草丛丛。孔明准备把夏侯惇的十万曹兵用火攻消灭在那里。
现在时间比较紧张,事态也如此复杂,军情又那样急迫,孔明早已从床上起来了。
今天天气又特别炎热,一看外面,刚才因为装病连窗户都没有打开。虽说是心静自然凉,孔明即使在炎热天,也是从来不出汗的。但现在总觉得有些不舒畅。
所以,他一面吩咐打开窗子,一面立即叫家人准备文房四宝。干什么?
便是把胸中早已考虑周密的一整套计策,分成各个环节,将它一字一句地写出来。向信一样写了一封又一封,此乃谓之锦囊。所有的计划都写在上面,到时布置号令不需多讲,只要交封锦囊给将士,他们拆开一看便知道详细内容。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锦囊妙计。
这样好处很多,不单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军情保密,免得不必要的损失。就是自己人也不一定对全局计划完全了解,只能知道局部情况。不需要旁人知道的事情,孔明就不写了。其中如有联系的地方,他在锦囊之上都写的一清二楚。这样可以防止有人故意泄露机密。
而且,在写锦囊时,可将整个计划再重复酝酿一遍,以便与修正。
所以,诸葛亮一世用兵大都利用锦囊的。真正遇到不识字的人,孔明只好面授机宜,暗中吩咐于他。
孔明写好锦囊之后,端坐在府中等候刘备来请。
再说,皇叔回转衙门,到内堂,立即提笔写一份建造将台及辕门的稿子,传令命子龙到来。
赵云请见皇叔,刘备便把稿子给他。同时付他令箭一支,命他带兵950人前去张罗。
赵子龙想,此地一家人家就只有950人,现在全部交给了我,不知命我干些什么?
不等赵云动问,刘备便吩咐说:“子龙,你按稿子上办事,到今天傍晚完工。切勿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