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人通常的理解和做法,既然有“关键”绩效目标,那么“非关键”绩效目标是否存在?这是否真的是一个一目了然因而毫无讨论意义的问题?如果不是,它的背后又蕴涵着什么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启发价值的内容和隐藏的逻辑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回答“重点工作行动目标是否是关键绩效目标的支持?”,或者说两个问题在本质上是等同的,而相比前一个问题,这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感兴趣和反复谈论的——逻辑推理结果将说明一切。
遵循以下的逻辑顺序,我们将发现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之分歧关键点在哪里,甚至发现比我们预料和期望得到的更多——原始的解决办法也随着推导发现的隐形因果链条自然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一)
1、我们假设前提:重点工作行动目标必然对关键绩效目标有支持关系
2、目前,我们发现的现象:有些重点工作行动目标(可以)对关键绩效目标没有支持关系
根据逻辑定率,得出:要么前提1错误,要么现象2谬误
为此,考察2,方式是对核心概念定义并追索逻辑关系,见(三),此外,可以有下述路径:
(1)如果对2中两类“目标”不加严格定义,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定会出现2表述的现象,事实也是如此→2必然存在→1错误
(2)如果已对2中两类“目标”加以严格定义(假设绝对准确)后,出现两种情况:
A 所有重点工作行动目标都支持关键绩效目标→2不存在→逻辑自洽
B 仍然有人填出不支持关键绩效目标的重点工作行动目标,原因有二:
a 人为错误→1逻辑自洽
b 必然得出,前提1错误→重点工作行动目标不必然对关键绩效目标有支持关系→(预留问题:C怎么会有不对关键绩效目标支持的重点工作行动目标?它们是怎么来的?在绩效系统中又去了哪里?)
综上所述,A、a与B、b一样只具备或然性,前提1的必然性不成立,即使观察大量样本,从概率论上看也是不具备必然性——这其实也在我们心灵和心理惯性上反映:我们想让前者必然支持后者,可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又总担心有不支持后者的前者出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对概念实行严格定义,但我们仍然不能避免2的出现,或者我们在定立概念过程中就无法达成一致,这就说明这条路径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拓展思路,寻找解决方案——
为什么概念不清?怎样在有限准确前提下设置概念?
(二)
由(一),有人会问,如果将前提1中的“必然”表述换成“可以”这样的或然表述,1是否成立?这也是对(一)最后之第二个问题的自然尝试
前提1.1重点工作行动目标应该/可以对关键绩效目标有支持关系
那么有,1.2重点工作行动目标也可以不对关键绩效目标有支持关系
→好消息:(一)2的现象与前提毫不矛盾,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追问
接着,就要回答问题C:那些不对关键绩效目标有支持关系的重点工作行动目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三)
3、我们一般性地或者说不容易排除地认同:既然有“关键”绩效目标,那么同时有“非关键”绩效目标——(预留问题:这正确吗?)
4、A我们承认事实:绩效体系通常考量的是关键绩效目标,不见“非关键”绩效目标的存在
B “目标”概念是主观概念,这是造成“关键绩效目标是相对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关键绩效目标→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员工的关键绩效目标?”这一迷雾的根本原因——对(一)最后之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那么,不妨用追问法去寻找比“目标”更深刻的概念,看能否让问题清晰,也就是用客观概念替换主观概念,很明显,我们发现了“工作”或“任务”——
(1)即使没有对“任务”划分关键、非关键,我们也是和也应在做→
(2)即使没有被设为/被称做关键目标,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完成目标→
(3)既然系统中对关键目标已做了定义,那么那些不符合关键目标的上述目标就只能是重点工作行动目标(重点是相对于更一般的日常琐事而言)
(4)既然上述这部分重点工作行动目标是这么来的(与其说是根据战略地图来的,不如说是职责出发),那么它们当然可以、可能对关键绩效目标没有支持关系!
结论:那些对关键绩效目标不支持但依然存在的行动目标很大程度上来自那些被我们忽视或故意遗漏的非关键绩效目标。
循着因果链条走到这里,我们竟然发现文首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问题竟然有着因果的联系,可以说:造成“是否支持迷雾”的本源就在于此,看上去毫不重要的“非关键”绩效目标们竟然就是罪魁祸首,他们让自己的影子在暗流中涌动,告戒那些小看它们的人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存在。
于是我们知道了,如果有非关键绩效目标,而我们遗漏或故意忽略,这是不合逻辑的,“关键”先天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上一层级非关键的目标,对于下一层级往往就是关键的目标,而它们来自或体现为工作行动目标,这样看来,妄图严格区分二者并搞清是否“支持”实在是自寻苦恼。
至于对(一)最后之第二个问题的明确回答,我想“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就是回归原初概念的解决办法,它们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抹去有关“关键”与“非关键”、“关键绩效目标”与“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之间纠结不清的环节——在系统论之上的境界或者说层次,越简单的东西蕴涵的真理成分越多,或者说越接近真相。
我坚信类似“非关键绩效目标”这样存在于系统耗散过程中的因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即便消失也是有痕迹可循,从而找出它的因果链条,反映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
虽然我十分明白“绩效目标”“工作任务”不太可能为我们所用,但思考并得出上述结论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纯粹的思维游戏,而是能够启发思路的现实问题。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