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数章,学而、为政、八佾,虽巧变其道,而知者渺然。观诸舆议,似未有知吾言者。故且率然道来,不苟于观者,或能令知者不惑。
此章盖述君子之道也。
其一曰居于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何谓也?以仁者长处乐,久处约。故仁者因仁而得所安,知者因仁而得所利也。
然则仁者何以得所安?以仁者好人、恶人皆本乎中庸(朱子所谓爱人而知其非,恶人而知其善者也),故动輒得所安。知者何以得所利?以居处仁里,皆志于仁,无恶也。故君子必慎其所居,亦夫子所谓无友不如己者之类也。
居则仁矣,何以行?故其二曰力于仁。
富贵,得之以道;贫贱,去之有道。君子之为君子,亦有道也,此道即仁。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颠沛必于是。然则,仁之行也至难与?非也。
子曰:我未见力不足(行仁)者。亦所谓吾欲仁,仁斯至矣之义也。然夫子不自绝斯道,故曰,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然则何以见仁与不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其所过,斯知其仁与不仁也。
居仁而力仁,斯为之君子已乎?不然,犹待志于道也。故其三曰志于道。
何道也?仁道也。力仁而志仁,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之谓也。仁道之不知,犹物格之不尽。
故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且不惜,故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然则其道,何以闻也?其知,何以致也?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者,何谓也?子曰,君子怀德怀刑。故,本乎其然而无伤,谓之义也。此亦格物之正道也。
反其道者,怀土怀惠,以利益己,以利奉人。多怨也。
然则君子之道何以为国?故其四曰,忠恕。
子曰,以礼让为国,则于我身何有?不以礼让为国,则礼于我何有?比于义者,以其道而行之,亦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
故君子所患者,非立于何位也,立于何道也。非患人莫己知也,患其道无能使人知且乐行也。
何以一贯其道,而使人知且乐行也?忠恕而已矣。忠者,诚于心;恕者,谅于人。如此始得比于义而贯其道也。
恕者,谅君子之喻于义而小人之喻于利也;忠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然则君子之道何以齐家?故其五曰孝。
君子之孝有四:其一,事父母。几谏不从,则不违不怨。其二,宽父母。不远游,游,必有方。其三,敬父母。敬其人,而及于其道。其四,爱父母,知其年。喜且惧也。
不谏而不违不怨者,不孝也;当游方而惑亲不游者,不孝也;不敬其道而伪色者,不孝也;喜父母年高而不惧者,不孝也。必如此,知其两端而执乎忠,始谓君子之孝。
然则君子之道何以执交?故其六曰信。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之不出者,约也;躬之不逮者,失也。故,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然则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以其不善同人,其将无友乎?非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且不讷于言者,其何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死疏矣。
故君子之执交,言而有信,敏行讷言。不还无友也。
此章言君子之道。君子之成也,居于仁,力于仁,志于仁。君子之行也,比于义,以忠恕为国,以孝齐家,以信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