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视角的解读

#微写作#第40篇

人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而实际上,我们的各种困惑和非理性行为都是因为深陷第一人称视角造成的,当我们从第一人称视角转向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摆落了“自我”的束缚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获得越来越轻松和自在。

第一人称视角——自我视角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处于这个阶段,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类的天生“视角”。这一视角的最大特点就是,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人事物的关系,具体表现就是我们会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总觉得自己很特别,并且会把这种思维和态度用在一切和自己相关的事物上,例如我们会过分执着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觉得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用一句话总结第一人称视角,就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

这种视角之所以会带来困惑与痛苦,是因为它与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存在着误差,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来自另外两个视角给予我们的反馈,当这种反馈与自己的想象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第二人称视角——用户视角

探讨第二人称视角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三山实验。实验者在桌子上放了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当实验者让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时,他们发现幼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这个实验展现了典型的“第一人称视角”,处在这个视角的人很难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即便是成年人,我们也很难做到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甚至无法意识到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会和自己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觉得对的观点,就必须让他人也接受,我们喜欢的东西,就会认为他人也一定会喜欢。这其实是很多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常犯的毛病,他们很难从用户的角度思考,而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并且认为用户也是这么觉得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会做出一堆用户并不需要的东西。

无法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到“第二人称视角”也是亲密关系的核心问题,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感受,而无法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于是便有了很多矛盾与冲突。


第三人称视角——上帝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则是更加高级的视角,之所以把它称为上帝视角,是因为拥有这个视角的人会站在一个很高的,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整个社会。一旦我们学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便不会受“自我”和各种情绪所困,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和他人不过只是这浩瀚宇宙中微渺的一分子,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特别,因此也就无需过分地执着于所谓的“自我”,或者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会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也和自己一样,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理解和认可,经受着各种情绪之苦。

如果我们能够学着从“上帝视角”来看带这个世界,我们不仅会活得更轻松,而且也会拥有更和谐的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训练这两种视角呢?训练“第二人称视角”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并对自己的“偏执”保持高度的觉察力,而训练“第三人称视角”的最好方式就是用科学知识来搭建自己的底层知识结构,因为科学会让我们拥有一个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世界观,这其中最重要的知识就是物理和生物学,上帝视角中的两个重要组织部分就是“物理学视角”和“生物学视角”。这部分内容以后会写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 一鸣 几次小说课程下来,我发现作者朋友们对人称视角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每次聊到这个问题都会群情汹涌。总结下...
    一鸣阅读 26,670评论 16 183
  • 8.4.5 动态设置布局属性在上一节的例子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将activity_load_layout.xml文件...
    AiPuff阅读 6,096评论 0 0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阅读,尤其喜欢散文,短篇!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在农村,根本没有什么书可以看,偶尔一些...
    伊小凡阅读 1,514评论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