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沙漠的骆驼还是安第斯山脉的飞鸟 ?
她,遥远也亲切,她的书柔软的不能接受任何意图的触碰。
好像一股温润的暖流,缠绕你包裹你
她自由不羁,博文强识,但是也谦逊的敬重着所有生命。
她传记文学式的文字浅浅的很动人,因为她不肯写假话。小时候她很会编故事,长大了以后,她连自己真实的故事都写不完,所以就不编了。当她的真话不想给你知道的时候她就不写。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那里,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在那封建愚昧且荒凉寂寞的沙漠仍活的如此的热情浪漫。沙漠是狂野温柔的,她细腻的去热爱人间的每一份烦恼,忧愁,快乐。沙漠的故事好像前世的旅程,你也会感觉挺虚幻的吧。
2018年12月11日晚,我因为火车延误,欣喜又无奈的在库尔勒拥挤狭小的火车站等待。在角落静静地坐在行李箱上翻阅着《温柔的夜》,她说,旅行本是增长见闻最直接的吸收方法,出发之前要先看书看地图,了解那是什么样的情形,在亲身去印证一番,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不是毫无概念的去到一个地方,然后走马观花。她说离开自己国家时,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入境随俗,基本的礼貌不可以忽略。会不会流利的外语,能不能正确使用刀叉,是不是衣着时髦流行,这些都是极其次要的问题。那晚火车延误了3个多小时。
“拉车的两个人,水里捞出来的似的湿透了,脱下了帽子,好老实的,背着我们,默默地在一角擦脸汗,那份木纳,那份羞涩,不必任何一句言语,都显示出了他们说不出的本分和善良,我呆望着他们,不知怎么地感动得很厉害,眼睛一眨一眨地盯住他们不放。”这是在玛黛拉旅行体验一种杨枝编的滑车时,她眼里的拉车人,整个旅行团只有她回过头看到了拉车人,呼喊着叫他跳上车,只有她记得刚刚拉住他们生命的手,只有她真诚的道了一句谢谢。温柔善良让我泪目不已的你,柔软的淹没了我的心。在路上时请务必带着心灵的眼睛。
“任何事情在当时是苦的,如果只是肉体上的苦,过了他就忘了,回忆起来只会开心,有时还会大笑”。让我想起来骑车环滇池那一段段冗长冗长枯燥到绝望的路以及一段段画布般美轮美奂的景致,心中积蓄了美好和信念,才有勇气去追逐更美好的下一站。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互相尊重对方的三观,是成年人之间相处时最该有的能力。你要明白世界万物,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尊重和接受是胸襟和智慧。
些许父母总喜欢借由为孩子好,干涉孩子的生活,凭自己社会阅历丰富,就将自己的现世观灌输给孩子,且强迫接受。好像能在社会里生存,善良似乎不重要。好像人与人之间的情就是需要利益关系来维系,再权衡利弊做选择题。可是“在心的天平上,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情来得更重要呢?”,人情才是这世上最扎实的东西吧?
你张望街头,是否都是一张张冷漠麻木的,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警惕吧!毕竟总被改变的不是世界而是你!珍惜吧!那些真情生活的另一个你!
“一日与大使夫妇的相处,学到的东西并不能诉诸笔墨,那是一种无形的感化和熏染,是一个人的风度言谈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学问,亲近这股汩汩的气质,是不可能空手而归。这份亲子的赤子之心,被我悄悄地看了下来,藏在心里,一个对小孩也付出尊敬的人,我又如何能不敬他?”气质教养这东西是渗入骨子里,真正优秀的人甚是谦卑,谦和的气度至柔至善。
“那一霎间,我们没有想到一切的缺乏,我们只想再过一个小时,就要成为结发夫妻,那种幸福的心情,使得两个人同时眼眶发热” 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现在生活富足了,人们考虑的金钱现实问题在感情里反而是突出的重点,每一段感情上面总有现实的一道道疤,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只想问是否无一幸免呢?
在南美洲失落的印加城市,马丘比丘的险情,玻利维亚的际遇……关于风土人情关于人性,不断深究思考,不断沉迷回味。
在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脉,前世她是一位药师的孙女,那里是他爱的印第安族人。读三毛会上瘾的
我记住的故事甚少,印刻在心里的好词好句更是没有
留下来的是,记得做一个能独立思考且很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