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朗二井的搅团嘹咋咧

                    刘永康

    2021年4月30号,我有幸参加了宜君县2021年乡村旅游季太安朗二井“赏千年娑罗,观七彩农田”摄影文化艺术节活动。我不止一次去看过千年娑罗,它那勃勃雄姿和千年故事早已刻在我的脑海之中。然而我更期待“观七彩农田”,吃朗二井搅团。

      我是陕西吃货,对吃情有独钟。搅团,是六七十年代,粗粮多,细粮少。人们不想一天三顿喝糊汤,吃“皇上”(玉米面馍),就想吃个变样饭,粗粮细作。搅团、漏鱼、锅贴、玉米面黄黄,都是那个贫困年代的产物。搅团可谓是粗粮细作的典范。由于制作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难度高而名列榜首。不但成了农家名小吃,也成了巧媳妇的衡量标准。

        做搅团,铁锅硬柴,锅台要稳,锅要大。硬柴大火,把水烧开,用一部分玉米面凉水打成面糊,稀稠多少要掌握好,水烧开后,倒入面糊,搅匀,大火烧开冒泡,再慢慢撒干玉米面,一边撒,一边搅。只能一顺顺搅,不能来回搅。这是做搅团的关键步骤,掌握不好,就会打出一锅裹面疙瘩。稀稠要用擀杖挑起成线,落下成塔就行了。锅煎着搅着,下搅到底,周围搅到边。这个时候是最费劲的,俗话说:“搅团要粘,沟子抡圆,胳膊搅酸,汗流满面”。待香味出来了,就要盖上锅盖,小火慢煎。捂一会搅一会,直止熟透,一锅金黄喷香的搅团就做成了。

      搅团做好先捂上,开始做汤。

切上一盆农家酸菜,备上葱花、粗辣面、花椒粉。锅里倒油,油热到五六成时,倒入粗辣面、葱花、酸菜、花椒粉,快速翻炒,然后倒入浆水。一锅香鲜麻辣的搅团汤就做好了。

      拿出洗净的大老碗,在凉开水里一转,舀上一勺香喷喷的搅团,浇上做好的汤汁,就可以开吃了!吃前,先要端起碗,在鼻子上闻一闻,鲜香麻辣之味沁心入脾,。然后在碗边上夹一疙瘩,在汤汤里一蘸,放到嘴里,水水酸辣,搅团绵软,光滑可口,回味无穷。

      到这里,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过去家家户户都在吃搅团,朗二井人为什么能把它做成脱贫致富,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做成远近闻名的搅团村?这大概与一个神人有关系!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受过习总书记接见,远近有名的巧媳妇王君侠有关。

        王君侠,干净利落,爽快耿直,思想活跃。她认定,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朗二井的主产就是玉米,祖祖辈辈种玉米,卖玉米,还是没有脱贫致富,依然穷的叮当响。单一的产业不能是农民脱贫致富!她和朗二井的巧媳妇们决心要让土地增产,产品増值,产业增色。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带领全村的巧媳妇办起了农家乐,打搅团、漏鱼鱼,做出特色,把名声打出去,把人吸引来,带动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经过努力,加之县、镇政府和农业、旅游部门的支持,有党的好政策,她成功了,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的小山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搅团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旅游的人来了,摄影师来了,作家也来了!

      一个搅团,搅活了农村经济,搅红了朗二井!

      我 站在朗二井的观景台上,俯瞰七色彩带般的梯田和坐落在青山翠柏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 回味着鲜香麻辣的黄金搅团,数落着朗二井、上塔、下塔、显神洼这些名字。思考着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显神洼,显的什么神,难道是搅团之神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张胜利 在农行吉林白城大安市支行有这样一位驻村第一书记,五年如一日扎根新平安镇长兴这个距大安市80公里...
    封面作家阅读 172评论 0 0
  • 悉数春夏秋冬,就属五月最美。五月的景,皆可入诗,五月的情,皆让人心动。 县教研室规定本学期“研训赛一体...
    偷闲躲静阅读 225评论 0 0
  •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当时少春衫薄阅读 115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6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1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