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精深难懂?我安利一发精简入室法门

如今,先生之学有燎原之势,各种大师纷纷登台,令人眼花缭乱,良莠难辨。

然王学精微,稍有不慎,便曲解了先生原意。哪怕如先生嫡传的弟子王龙溪,钱德鸿二人对其解义也是有争议的。

若解真义,得逐本溯源。

我们研习社用了大量的时间逐字逐句过了一遍《传习录》,其中又用了不少闲余时光过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自然有题咏派,考证派,评点派,批判派,和创作派。

从现代人见先生的角度出发,必会问出梁惠王同一级别的问题:“叟!不远千年而来,亦将有以利吾乎?”

先生对曰:“何必言利,亦有圣贤而已。”

就是说,阳明先生要教你做圣贤。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上去,圣贤好像比有利厉害多了,那么好吧,请问先生怎么教我做圣贤呢?

先生的法门非常简单:先立志,然后致良知以得志。

听上去与成功学挺像的,先设置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然后风雨兼程,毫无借口的完成。

其实远远不是。

(一)关于立志不要听的太多,小人常立志,大牛立长志。

立志,

1. 要立超出个人现阶段能力的志向;

2. 是要找到实现目标的可行之路;

3. 而且“志”要合天理,非私欲。

但孔子的立志过程,持续了15年才立得真切无疑。——周游列国,推行仁义,尽管曾落魄的如丧家之犬。

阳明先生虽年幼便有圣人志,但直到龙场他才确立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年轻人常常志向高远得近乎飘渺,我少年时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天纵英才,觉得以后定是个扬名立万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虽无具体目标,但却时时奋进。

毕业后,跟着心中狂潮,换过几个行业的工作。

我总结出,只有经过实际上手去执行,才能真正确定自己要走的路。

现在,我想我应该是找到了。

阳明先生曾格竹而染恙,我觉得这说明,立志到实施,总会遇到有些与实际有出入之处,此时就是要调整的时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志立好了(如果第一步没确定志是否立好,也可以直接向下看,因为第二条会让你的志向得到检验。)

在求索的路上,应该怎样做,此为重中之重,划重点,敲黑板。

于事事物物上致良知。

什么是致良知:就是在面对一件具体事务时,除去自己的贪欲(保持自己的正常需求),让事情按照天理本该呈现的样子发生。

至于你除去贪欲的程度,就取决于你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程度。

简单说就是你觉得应该吃一碗饭就不要因为菜好吃而吃两碗把自己撑坏。

将“致良知”作为凡事的最高指导思想,时刻不离,则近道矣。

做统筹时,致良知:

不好大喜功,令自己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也不损公肥私;

不尸位素餐。

紧要是不让私欲战胜天理,事务需合理规划。

执行时,每一桩事物,都能尽心知性,致良知。

这个做不做得好的标准在个人,自己觉得好,不自欺,那便好。

没有完全外在的硬性标准,修行在个人。

每遇难决之事时,时刻拷问自己是否致良知了。

也许起初还时常忘记,那便改过择善。功夫下得久了,真的会自然养成时时事事致良知的好习惯。

至高境界乃是一念起时便知善恶,不善之念立即革去。

我觉得掌握以上法门,阳明先生理论的践行性就十分强大了。

至于先生在其他方面的造诣,其实只是助。

无论是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岩中花树等,都是为了说明其立志与致良知的理论依据。

忘了更好。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753评论 0 15
  • 导读: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点。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
    小播读书阅读 36,073评论 4 144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威然的自由之路阅读 4,536评论 0 6
  • 一 柏油路上飞驰的清晨 分赴自我的青春 每一天路口的相遇 是呼唤的期许 在花开的年纪 欢快旋转命运的陀螺 翻飞简陋...
    觉梦2016阅读 2,915评论 0 1
  • 天使爱做白日梦 妖精只在夜里哭 我有两双翅膀 一双白色 一双黑色 白天 我用白色的翅膀飞 人们叫我天使 夜晚 我躲...
    夜伊伊阅读 4,5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