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懒惰比行动的懒惰更可怕

自“佛系青年”、“隐形贫困人口”后,又一个迅速火起来的词“积极废人”进入我了的视野。

“积极废人”

积极废人最大的特点是:口头上积极乐观,行动力却永远跟不上;制定过无数美好计划,能坚持下来的却屈指可数。

这其实反映的是多数年轻人身上的懒散和惰性。

而表面上的行为懒惰,实际上是受到惰性思维的左右。

思维的的惰性,比行为上的懒惰更可怕,因为坏的思维可以毁灭一个人。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驱使其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其现在和未来的选择。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路径依赖和惰性,在自己的舒适区安逸度日。

如果遭遇不顺,往往容易归结于外界的不友好,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在原地踏步。

过度依赖成功路径,是让人废掉的第一种思维。

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参考以往的做法或者仿效他人。

一旦没有先例,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就无从下手。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接收信息。

大脑也像饕餮一般渴求更多信息,永不满足。

看起来,我们获取了更多的资讯和信息,但实际上,这类信息密度极低,往往“纤维”含量少而“脂肪”和“糖分”含量高,消费过量,只会让我们患上“信息肥胖症”,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

过度摄取这种低密度的信息,是让人废掉的第二种思维。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接收信息。

大脑也像饕餮一般渴求更多信息,永不满足。

看起来,我们获取了更多的资讯和信息,但实际上,这类信息密度极低,往往“纤维”含量少而“脂肪”和“糖分”含量高,消费过量,只会让我们患上“信息肥胖症”,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

太急功近利,是让人废掉的第三种思维。

才刚开始行动,就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心态立马崩了,丧失了所有热情。

然而,世界上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一点点努力,才能看到好的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假装已经足够努力,原谅自己偶尔的懒散懈怠,而忘记实在的努力,到头来感动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很少感觉尽心竭力到无能为力的地步,那么,就谈不上努力。

避免成为一个积极废人,积极的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努力。

选对方向,然后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是人生长路上的唯一正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