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纹铜壶


大家好,我是小生。今天讲的一件文物叫狩猎纹铜壶。该铜壶属于战国时期文物,于成都青羊小区工地出土。该铜壶腹径26cm,高41.4cm,壶口微侈,颈部瘦长,椭圆形腹,矮圈足。肩部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xián)环一对。从壶颈口部至圈足,全身分为七段,均由不同的图案和纹饰组成。主题图案从上至下依次有三足鸟向日图、狩猎图、羽人仙鹤图等,在三组图案之间,分别由几何菱形纹、蟠螭(pán chī)纹、云雷纹等纹饰间隔。壶盖微鼓,盖顶分布有三个编索纹环钮。盖面三等分,分别有相同的狩猎图布满四周。

在这件狩猎纹铜壶的主题图案中,第一部分是三足鸟向日图,其中的三足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表示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三足鸟”、“三足金乌”或“踆(cūn)乌”。将其视作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如唐朝韩愈诗:“金乌海底初飞来”(即指太阳刚从海底冲出来);白居易诗中:“白兔赤乌相趁走”(是指太阳和月亮互相追赶)。古人还有以“乌飞兔走”比喻日子过得快。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现了融于神话之中的古人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此后,在相关学者对三足鸟的研究中,发现三足鸟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太阳黑子,也就是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所以,是不是古人很早以前在观日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中出现暗斑的现象,然后将其取名为三足乌,这个也未可知。

此外,对这件狩猎纹铜壶,小生还有些其他说明:

铺首衔环出现在商代,汉代的陶器、青铜器、画像石、墓门以及棺椁(guǒ)上均有出现。辅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辅。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辅首所衔之环为门环,门环是用来开关大门和叩门的。另有一说,辅首衔环是汉代画像石刻比较常见的一种图案,它是由饕餮逐渐演化而来。饕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神兽,因为这种神兽凶恶、贪婪,所以一般让其衔环,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其实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铺首,往往综合了许多兽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造型既像牛,又像虎,面目凶恶,非常可怕。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神。现在民居中常见的虎头门环正是这种文化因素的延续。

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战国时期。

云雷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以上内容是小生根据多方有效资料参考,如若有误还望读者指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2,267评论 0 1
  • 相比鲁迅先生的彷徨,我的彷徨就微不足道,纯属于无病呻吟,但也确实困扰着的生活,近乎生计都要难以维系。走过太多路...
    施小鱼1014阅读 246评论 0 2
  • oc中反向传值四种方法 block反向传值 在需要传值的界面: 在接受到传值的界面 单例反向传值 创建一个单例类 ...
    天外丶飞仙阅读 888评论 0 3
  • 传承意大利经典设计和手工定制传统的玛莎拉蒂,完美诠释优雅、奢华及运动激情,每一辆玛莎拉蒂首先是一件艺术品,其次是一...
    木雅人阅读 3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