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限制

                            《毁掉你心底的魔床》有感

 人一生的行为受自我意志与外界环境的支派,每个人的行为冥冥中被自我的认知范围限制着。当你的行为处于自我认知认可的范围内,你感到安心;一旦你越过你认知的许可线,你往往会惊慌失措。

    认知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对一切事物与事理的认知为零。成长过程中,认知由父母一点一点灌输,比如: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的潜意识中就会认为只有乖孩子是好的,坏的孩子是令人厌恶的,你会不哭不闹,小心翼翼的盯着自己的脚,生怕踩到雷区,被父母痛骂。现在细想这句话只是让你停止捣乱的手段,但它在我们还没有判断意识的时候灌输给我们,潜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曾经,你的心底是否有这样的一个暗示“我应该是全能的”,因此,当你不擅长大家都喜欢篮球时,你的心中是否认识自己很无能,并成为心中的隐痛?在现代社会的颜值认知下,女孩儿们是否因“女孩长的漂亮才会招人喜欢”的认知无数次在镜前独自叹息,暗生不满?

    我们的各种认知在生活中有一个很通俗的名字,叫“应该”。这些“应该”有时限制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心灵倍受煎熬。你曾否想过,转身向后,打破这些所谓的“应该”的枷锁。所有的应该只是人为限定,它最初可能就像你可以规定你的发型一样随意,只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它被人们所认可,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认知,但不代表它是对的,是好的。有一句话说的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你凭什么认定你现在认知就是对的?作为对自身拥有绝对主权的自我,你为何不敢对自我领区内的“法则”进行更改?让你挣脱束缚,大展拳脚!或许它们根深蒂固无法连根拔出,但当我们拥有走上比萨斜的勇气时,它们又有何惧!

        生活中的种种认知存于我们的心中,应时时自我检点,认清它们的面目,摧毁它们对自我束缚。同时,我们应积存勇气,储藏智慧与经验,只是不要再增添“应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到厨房拿东西,习惯性地开灯,然而熟悉的灯光却没有随着开关啪的一声撒满厨房,噢,灯坏了!孩子他爸将要过两周才回来...
    过眼耳走心思阅读 3,736评论 0 0
  • 好多年 我剪掉留了好多年的长发,因为它生病了,枯黄干燥,看起来像一堆蓬松的杂...
    把小鱼干还给我阅读 1,943评论 0 1
  • 文/木子秦淮 寄人篱下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就是你早起晚归踮起脚尖似的小心翼翼,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忐忑不安,久而久之,形...
    木子秦淮阅读 4,24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