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里,我也是个新人小白,是在知乎里面看到了某写者的专题推荐来到这的。连续几天的浏览,觉着对“简书”已有浅显了解,总想举手发言,缓澈湍浊,亲自一试。
总体感觉还不错。可能是由于我的到来带有“提升经济”的功利性吧,我也开始更加深入地通过“简书”了解线上网文(简书上的写者多以议论、随笔为主,以简单短篇写作的能力而言应该也算得上网文,在此抱有询问态度!),争取早日成为“持钻者”的一员。另外,写作和发表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已无须我再多说,顺便说一下,我也正是抱着“施展本领,发现价值”的目的来到“简书”的,谋求利益,实现经济自由自然只能算第二等的需求,因为对我来说,恐怕不易实现。
简书让我们知道,写作是给别人看的,扩而大之,不少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也多持类似观点。这些年,由于人际交往陷入紧张,心里憋屈,断断续续的反思不断,我更加清楚这些年自己身上存在的恶瘤。即:只有自我思维,没有周边世界。很可怕,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线上或现实的社交活动,网络游戏也常常因此玩成复杂的单机。这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因为危害时间长,精气神损害大。这种危险的稳定是条毒蛇,不定期地向我吐露蛇信,造成情绪的暴戾,能令我心神不定,忧心忡忡,难成一事!
像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人,孤立已久,亟需救援!
如此,“简书”的立场和价值就在我们身上体现了——高级笔记簿!既能做随笔抒情、发表观点,又能立即得到最大化的展示范围。我曾在高三时期的一篇作文中写道:
陷入社交泥潭的人,无论老少,越来越多。总体来看,我国发展速度太快是本因,这一短暂过程中产生的新观念如雨后春笋, 与中国本身存在的老旧观念的冲突不可避免,人们在人际交往上的淡漠态度、不知所措皆由此而来!
这时,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救助”就变得重要。那么,何不给自己的人生旅途派下一个光荣使命,当旁人脆弱难受的时候,果断出手,或许只轻轻一拉,或许只需伸手,便能奏效当场。当然,更严重的“病情”大概需要相当的鼓励才可!
关于这段旧时作文的摘抄,原谅我又重新组织了语言,毕竟当初稚嫩,不堪浏览。接着上面的话题讲,“互相救助”的提议很不成熟,现在想想,只是谬论空想,不接实际。但“简书”乃至更多此类型的软件又为这份空想增添了可行性,由于大家看重钻和贝,点赞很容易,评论很容易,收获很容易。也因此,鼓励很容易,切磋很容易,热情很容易,就连“坚持和积累”这种素来不易的事情 也似乎不那么难了!
这就是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