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看过中国女排的比赛,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关于女排的一些故事和报道,作为一名80后,怀着对女排精神的崇敬之情,周末带老妈去电影院看了场关于女排的电影《夺冠》。
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135分钟,我基本上是含着泪在影院度过的,不仅是被生生不息的女排精神所感动,被展现精湛演技的戏骨们以及本色出演的女排姑娘们所折服,更为本片制作过程中背后发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夺冠》这部影片围绕女排姑娘们“如何赢”的情节展开,可以说关于“怎样赢”,本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特别是以下几个场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场景一:最大的底气来源于辛勤的付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自强不息,坚持不懈。
由现哥扮演的体育总局王干事,身着中山装,戴着黑墨镜,跑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女排训练场地,和时任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教练,讲解着刚刚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未来体育靠的不是人脑,是科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战术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分析出来。”袁教练问道:“那我们能否搞到这样一台计算机设备?”王干事:“目前好像只有中科院有一台,得好几辆卡车搬运,弄一台到这?估计不太现实。”只见袁教练沉思了片刻,冲陪打教练喊道:“把网子再升高15厘米,使劲练!”女排姑娘们拼了命的来击球、跌倒、爬起来、再击球,循环往复。“王干事,我们这么练,计算机能分析出来么?”袁教练问道。王干事被眼前的女排姑娘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所折服......
家国梦想,民族自强。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有先进的打法,没有优越的环境,没有充足的资金,只有用命去拼,用的是最简陋的设备,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女子排球队。成功的秘诀就是姑娘们把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成千上万甚至上亿次,直到训练到极致,形成了下意识的反射,才能再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用比赛的胜利,唤起国人的自信心。女排姑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行!
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小到我们每一个个体,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获得赢的结果,就要付出与之对等的代价。拿我自己今年参加cpa考试来说,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科目我在税法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在上考场之前,自己内心的底气相对于其他科目就足一些,而有的科目复习的时间短,深知自己复习的还不到位,考场上遇到了较往年简单的题目,可也还是做不对。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对于上一轮基础不牢的科目,我打算从现在开始每天定投一定的时间,踏踏实实的打基础,为2021做好准备。
场景二:穷则思变,改革创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美国队,经过一番苦战,最终还是美国队赢了,身为美国队的主教练朗教练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在自己的国门口,中国队没能拿到金牌,而且还是被中国主教练指导的外国队打败,很多国人不理解郎平,可又有谁了解她内心的挣扎。带着对中国女排的那份不了情怀,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上任尹始,郎平把在美国积累的先进经验带给了中国女排,她坚持原则、力排众议,对中国女排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充份发挥中国的大国优势,组建大国家队,广选人材,针对不同国家队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策略打法,组织不同的出场阵容,扰乱对方的阵脚,打出自己的特色。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郎教练这种穷则思变,改革创新的策略给我们普通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做事就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既定的方针策略已经不适应时代、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千万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可以停下来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应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劣势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扬长避短,对手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在哪里还能做的更好。
场景三:以人为本,找回初心,知道为什么赢比怎样赢更重要。
郎平对所有入选国家队的新考队员发起了灵魂拷问:“你们爱排球么?”并且为了消除新老队员间的隔阂,促进队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开展队员间360测评问卷。看到很有天斌的队员朱婷不善言谈,闷声打球不在状态,通过激将法调动她的情绪,一边指导她练球,一边引导她初心,找到自己的目标:
郎平:我问你,为什么来打球?朱婷:为我爸妈!
郎平:为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好球,继续想!朱婷:为我自己!
郎平:那你自己要什么?朱婷:成为你!
郎平: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中巴大战前夜,郎平和大家说:“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一代来背,你们应该打出自己的排球。”
以往我们更多的强调,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对团队要绝对服从,而忽略了团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个人对团队价值的认同,个人成长和团队能力的同步提升,才是团队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才是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如果我是一个运动员,我也希望能遇到像郎平一样的教练,充分尊重个体自由和价值,能够在以一个科学的、专业的、开明的环境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所在的单位或公司只单纯要求员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时间久了员工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如果员工内心不快乐,又怎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激情和热情,这反而影响员工主管能动性的发挥,降低工作效率。找回初心,守好初心。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中国女排的成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靠每一场每一个球的认真对待与顽强拼搏赢来的,哪有什么毫不费力,其实早已经拼尽全力。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学点女排精神,成为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微信:shaobaono2
Mixin ID:38712959
相关阅读:
本文图片来源: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