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准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离世”的新闻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新闻一经爆出,舆论哗然。同日,临沂另一名女生也遭遇电信诈骗,家里为其凑足的6800元学费被骗光。面对电信诈骗事件之所以这样泛滥众说纷纭:有人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防骗意识较差,这是倏忽之悲;有人说应试教育只注重成绩而忽视素质培养,这是教育之痛;也有人说,个人信息的泄露,给犯罪分子钻了空子,这是信息安全之殇;还有人说,相关部门在打击电信诈骗时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这是执法之陋。
我认为,即将踏入大学之门的徐玉玉被不法分子骗取学费悲痛欲绝而含恨离世折射的其实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缺失的信息社会漏洞现实。
当今,伴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电子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另一方面电信诈骗这个“隐形杀手”也像罂粟花开一样肆意蔓延难以控制。调查显示,有八成受访者遭遇过电信诈骗,他们的手机短信,微信,甚至是工作室电话都时不时有电信诈骗的“光临”,这些诈骗电话不仅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和影响。电信诈骗,戳痛了信息社会安全之神经,而个人信息泄露便是电信诈骗的源头。
网上有这么一则数据:2015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数量已经达到40亿条左右,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实际上,只需通过搜索,就会发现大量售卖个人信息的广告消息、QQ群、微信群无处不在。央视新闻记者也曾深入调查过,加入群后发现贩卖的信息五花八门,并且均明码标价。据透露,犯罪分子正是通过攻击“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获取了徐玉玉的信息,然后出售给另一犯罪分子实施诈骗 ,最终造就了这一遭悲剧。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别处:你可曾知,吉林工商学院一大二男生被电信诈骗者骗光其5000元学费;你可曾知,广东省揭阳市准大学生蔡某误信骗子称其在电视台节目中中奖的诈骗短信,被骗走了9800元学费和生活费后轻生;你可曾知,山东临沭县大二学生宋振宁也遭遇电信诈骗,在被骗走2000余元后心脏骤停离世……这一桩桩耳不忍闻的徐玉玉式悲剧,让许多人哀其不幸和愤懑不已。鲁迅说:“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人言啧啧不如痛定思痛:是徐玉玉等这些大学生缺乏防骗意识吗?是应试教育的挫伤吗?是执法力度不够吗?实则是犯罪分子不断获得越来越详细化的个人信息,甚至组成团队实施诈骗,诈骗新花样层出不穷,不要说涉世不深的孩子,纵使是成熟历练,久经世事的成年人,也难保不会被骗子的糖衣炮弹给迷惑。
我们认为,十八岁的花样年华,本该在校园内,欢悦畅怀;本该在青春里,翩然起舞;本该在成长中,饱谙世故。但徐玉玉—— 她却还未来得及绽放属于自己绚丽的光彩便悄然凋逝了。比痛斥骗子的冷血无情更具有意义的是整理好对徐玉玉的同情与惋惜,是拾起受伤的翅膀,继续飞翔。
我们思考着,这般令人发指的售卖个人信息猖獗现象,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一条黑色产业链呢?我们不得而知。只有个人、企业、机构、政府都提高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且政府要坚持高压整治与常态化打击相结合,才能遏制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技术和心理防备只起一时之效,更好的方案应该是储存有用户数据的机构和单位要提升自己的安全防护能力,与安全厂商之间相互协作,才有可能共同提高诈骗集团的犯罪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才有可能从根源掐断黑色链条的存在。
我们也憧憬着,这个社会没有骗子、没有骗局、没有伤害。但现实是这个社会充满诱惑、充满欲望、充满浑浊。“不论人心多么黑暗,内心一定要明亮。不要用糟糕去对付糟糕,不要用黑暗去对付黑暗。”即便世事无常,依然要坚信着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徐玉玉事件”终将远去,但留给我们的是深刻的思考,是美好的憧憬,是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