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宝宝的时候,我累计涨了32斤,有点超标。生娃只轻了不到10斤,哺乳期眼看过了两个半月,我还有12、3斤的增量,着实让人着急。
这两天心里动了减肥的念头。其实作为易胖体质,从小到大我就没怎么瘦过,人生巅峰在读大三暑假的时候,当时因为连续的旅游折腾加志愿者站岗,吃得少动得多,体重掉到了成年以后的最轻。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买衣服不看尺码只看样式都能穿上了,我终于略懂了女生们逛街的乐趣。
工作以后体重是缓慢增加的,但因为慢慢更加懂得通过穿衣搭配来掩饰自己身材的短处,突出身材的长处,外加时不时兴师动众的操场、健身房运动,看着倒也没有太夸张。怀孕前那两个月甚至还每周都规律地去上私教课,吃低热量食物。
怀孕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激发了我对食物的关注,尤其度过了孕早期吃啥都不给力的阶段,后期吃什么都觉得香,每周不间断地补充零食,还经常觉得饿。这种毫无节制的饮食带来的后果就是体重突破个人的历史颠覆,而且肉都长在了自己身上。
无间道里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话再次应验了。
这段时间在父母家坐月子,我对自己家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太熟悉了。家里的菜偏重口味,重油重盐,高蛋白(海鲜多),高碳水,高油脂,低蔬菜纤维。可以说挺不利于减肥的。加上过年期间走亲戚多,大餐无数,以往我都是每逢佳节胖十斤的节奏。今年加上坐月子,也是吃得有点好。带娃的热量消耗基本上很难达到瘦身的程度。不过我戒掉了零食,月子期间的加餐持续了十五天,之后都是规律三餐,加大量喝水。
从绝对数来看,这两个月也减下来近十斤,但是相比基数,依旧比怀孕前上浮了十几斤,这是很可怕的。
这两天看了一本关于减肥科普的书:《减肥不是闹着玩儿》,从思想上明晰了不少对与错,对接下来想要在三个月里将上浮的体重减少到孕前的我很有启发。
里面提到几个误区:
1.黑巧克力能减肥:这其实是当初宣扬这一结论的作者的一个黑色幽默。事后他自己交代了事件始末,表示这个结论根本不科学。
2.鸡蛋黄只能吃一个: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们摄入的胆固醇跟体内的胆固醇是两回事,一个鸡蛋黄没那么大的威力,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测算,一天摄入五个到七个鸡蛋黄是没啥大问题的。
其他一些观点对减肥比较有帮助:
1.永恒的减肥真理:管住嘴迈开腿。
2.减肥原理:热量摄入小于热量消耗。
3.平台期的出现是因为基础代谢率降低。提升基础代谢率的方法是增肌,同时继续维持必要的运动量。
4.适合减肥的营养搭配:高蛋白,低碳水。低脂饮食并不能帮助减肥。
5.鲜榨果汁糖分高,且膳食纤维无法吸收,过量反而会增肥。不如水果本身好。
6.对于超重、特重的人,除了健康饮食搭配运动,必要时要搭配减肥处方药和减肥手术。不建议买非处方的减肥产品。尽量遵医嘱。
7.代餐可以适当运用。尤其适合减肥初期、很忙没时间做饭的时候、尽量部分代餐。如果需要全代餐,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8.合理的减肥速度每月不宜超过体重的1%,通过调节饮食和运动可以比较容易减掉的重量约在体重的5%-10%。每天少吃500千卡,每周可以减重0.5kg。
9.保证睡眠时间、补充维生素D都有利于减肥。
接下来每周我都打算监测一下自己的体重和体脂,目标是一个月减1.5斤,到6月底减掉6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