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都有祖上的各种故事,我总觉得我们家两头都是无根的。我两边的爷爷奶奶辈都是孤儿,从小到大偶尔听到的,也只是他们的艰辛不容易,祖上故事什么的几乎没有,特别是祖家爷爷对我而言,是个淡漠的存在。他不喜欢女孩。
后来偶尔有听爸爸讲起爷爷的禁忌。爷爷的爷爷是个很有才华很厉害但无道德底线的状师,他空口白话赚了不少黑心钱,但一切自有因果,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爷爷的爸爸是个纨绔,他长年抽鸦片玩女人,爷爷是他跟家里女佣的儿子。
爷爷从小被人看不起,早早被赶出家门一人过活,因为识字会吹黑管长号才去了师范学院教音乐,因为穷困到30多岁才娶了同样是孤儿还得照顾幼弟的年轻10多岁的奶奶。记忆中爷爷奶奶很少沟通,但那个年代鼓励多生孩子,他们生了8个子女,我爸爸是老二。
爸爸这个老二,不知为何从小到大承担的是老大的角色,他照顾弟弟妹妹甚至他的大哥。他脾气暴躁,多疑易怒,气场强大。小时候,总有很多人来家里找他商量各种事情,他坐在饭桌上可以指点江山。但一个不客气,他会直接甩筷子发脾气,家里人包括叔叔伯伯和姑姑他们都怕他,妈妈更别提了,总是被欺负最多的那一个。可只要爷爷奶奶一句话,他就会立即憋气禁声,不过爷爷很慈善沉默,几乎是无话的也不会指责他。他是有名的孝子,他爸爸妈妈即使是错的,他也不让人说。
我的奶奶应该是对我影响巨大的人,她很宠我,几乎是专宠,16岁前的我出门都是跟着奶奶混的,奶奶打开了我看待人事的视野。在那个年代,奶奶算是标新立异的,自己剪头发染头发,穿着整洁干净,每天梳理整齐挎着菜篮子去镇上买菜,交的是镇上教会里的朋友,因为年轻个性时尚,城市姑娘到乡村的生前身后都被舆论诽谤,幸有爸爸这个儿子时刻挺身为母撑腰。
大前年,伯伯去世时,姑姑还在问妈妈,“嫁我二哥,你委屈吗?”。爸爸娶妈妈,一直觉得委屈。爸爸一家随爷爷下乡,从城市到农村,可这一辈子都没能融入农村。他们很少出去窜门,也不会东家长西家短的与人聊天,我们家的姓氏都是不同于这个村这个镇的存在,长久以来作为村里人,我们家没有田地口粮,房子是租的,但这么多口人得生存。所以爸爸初二辍学当学徒做木工,17岁被订婚,然后廉价买了妈妈家的地,建了三间平房。妈妈与爸爸同岁,是村里人,不善言辞、很勤劳善良也很漂亮,她继承了外婆的勤劳内敛坚韧,家里兄弟姐妹多,她没上过一天学,只知道起早贪黑卷麻绳,再挑着担子背着几十斤的麻绳花一天走几十里的路到城里卖。他们在一个村子住得很近,爸爸和小舅还是朋友,据说都在为生计忙活,爸妈7年无话,24岁才结婚,25岁生的我。
在所有人眼中,爸爸是特别聪明能干的,但也是自负骄傲命运多舛的,他做什么能成什么。从小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还有一付好嗓子,初中辍学学做木匠,别人5年未出师他3年可以为别人打整套家具,在家喻户晓木工活接不过来的时候,毅然选择弃手工自己办厂子做生意,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然后在很多人模仿办厂的时候,他选择弃工从商,跑上海武汉做销售,同样做得风风火火,直至招人羡慕嫉妒暗伤。
虽然别人眼中的爸爸严厉暴躁,虽然记忆中他也有凶过我甚至打过我,但爸爸给我更多的是没有太多言语的照顾和无法言说的感动温暖。他会在妈妈让我去打酱油,我半路打碎了酱油瓶哭着回家被妈妈训斥时,反过来安慰担心我有没有伤着;他会在每一次出差,给我带回当时最新潮的漂亮小衣裙,让邻居小姐妹羡慕不已;他会因为我说要养小猫,特意从上海带回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花猫给我一个惊喜;他会在我中暑生病时,心疼得抱着我默默沉吟“都给爸爸了都给爸爸了”;他会在我中考考砸后,拿着扫帚追着我绕着院子气不打一处;他会在知道我自己偷偷改了专业后不说一句话,私底下却跟家人和亲戚夸我很有胆识想法;他也会在我确定恋爱对象时横加阻挠,却在我出嫁出门时打破常规大开门庭不怕风水被女儿家带走;他还会在我选择跳槽时苦口婆心,告诫我不要忘本要知恩报恩感念老东家的培养和照顾……
原来爸爸在我的成长中有这么多温暖温情的片段,特别深刻一直抹不去的是那句“都给爸爸了”,有时候看这么多年病痛缠身的老爸,总觉得是他换走了我的病疾,这也是我跑寺院的初衷,感恩父亲,祈祷他的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