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吴谢宇弑母不解。
尽管看了很多人的解读,但仍然很困惑。
家教不错,父母恩爱,为何心里就病了呢?
难道真的是因为母亲强势?
但是他母亲在学生和同事心里,口碑都很好呀。
这样的母亲,有责任心,素养也不错,内心有原则,我想,她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差。
直到,一个很投缘的网友跟我说:
孩子不坏,他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他做了。她认为这一切是因为爸爸生病。
(为叙事方便,以下用第一人称。)
1.
他本身很优秀,家庭也很好,应该是那种从小到大被人羡慕,被人仰望的生活。但父亲的去世,他内心其实是崩溃的,不能接受的。
他害怕和恐惧未来,经历了这样一个挫折,但他的母亲没有给他足够的陪伴和希望。
他在自我调整,同时也在安慰母亲,但这对于一个小孩(我们可以这样称呼他),其实他很害怕很无助的。
在他的生活里,一直都是甜的、幸福的,这突然的痛与苦,让他怎么一夜长大?
他最终用错误的方法,让母亲结束了他自认为的痛苦,其实谁又解决他自己的痛?
留下的一定比离开的那个更痛苦,因为活着的有感情。
2.
他在计划好所有后,真的选择杀害了妈妈,然后把妈妈包裹好放在自己房间,他不后悔吗?
也许会。
但更多的是放纵。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自己再也不是那个优秀的孩子,他开始去做自己认为是错的事情,一次次的放纵自己,让自己也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坏孩子。
我怎么越说越感觉这个孩子值得疼呢?
他就是太善良了,不知道生活其实很苦,人生其实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
这还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被父母保护太好的娃娃呀。
3.
大家认为,你杀死你的妈妈,你就是不孝。你是北大的学生,你这么优秀怎么能触犯了法律?
这些都是道德的绑架,一概而论的偏激想法。
我并不认为他不好,他只是做了他自己的圈子里,我们认为错的事情而已。
因为我也是那个幸福的孩子,我接受困难可以,但如果是亲人离去,自己残疾,或者绝症这样的,我也会想到自杀吧。
因为日子太顺接受不了不完美。
所以我好像懂他。
4.
但现在的我,慢慢地在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也明白只要自己足够强大优秀,自己爱的人一定会幸福快乐,而不是去逃避。
希望他能轻判早日想明白,如果是重判就不要想明白了。
来生愿他们还是一家人,父亲没有疾病,母亲不追求完美。
他妈妈是个幸福的女人,有个好老公有个好儿子。并且他的妈妈很爱他的爸爸。他很爱他妈妈。
5.
其实这件事情怎么说呢,他母亲没想到他的儿子还是那个宝宝,他儿子还是很依赖他母亲的。
我记得有个细节,他看见了母亲纸上写着我愿随你而去。
心智成熟的人,看见了是不是想,这个女人很爱他的丈夫。
但他没有。因为他被保护的太好了,内心还是一个孩子的。孩子会怎么想?
他会想,妈妈想去找爸爸,妈妈是因为他的存在才没走,他以为自己是个累赘。
他不懂得去想,他才是妈妈活下去的希望。
6.
所以爱孩子就告诉孩子,你听话我就怎么样,你好好吃饭我就怎么样,你乖乖睡觉我就怎么样。更不要说,你只要学习好我就怎么样。
而是告诉孩子,不管你怎么样,我都爱你,我爱你所有的样子,只要是你。
这个孩子的优秀,真的没有讨好这部分的原因吗?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7.
简单阐述两个案例。
一个故事是:
早餐时间,孩子不好好吃饭,母亲说:“你不好好吃饭,中午就让机器人把你剁成陷包子吃。”
下午下班回家,这位女士真的没找到自己的儿子,她问机器人:“我儿子呢?”
机器人说:“你吃的包子就是啊!”
第二个故事。
一位母亲和朋友打麻将,听见自己的儿子哭了,他给才几岁的女儿说:“你去看看弟弟是不是尿了?”
他的牌友开玩笑说:“如果是弟弟尿床了,你就拿剪刀,把他的小鸡鸡剪掉。”
结果,女儿进去不久,这位母亲听见儿子哭的更厉害了,过去一看儿子的下体都是血。
她什么也没想,拿扫帚死命打女儿,把女儿给打死了,儿子也去世了,这位母亲自己自杀了。
所以,不要和孩子开玩笑。
孩子的世界里,他以为父母说的都是真的。
所以啊,做不到就别乱说。在家说话一定过脑子。
8.
嘴巴不光是吃饭用的,更多的是沟通,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别老让别人猜,特别是孩子。
不要对孩子说:“不要!不行!不能动!不能吃!不能做!不能扔!这些词……”
因为他听见的是:“要~行~动~吃~做~扔~”
他不懂什么是不?
看见没有。
别说孩子不理解你,是你不理解孩子。孩子本身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哪里懂啥是“不”这样的否定词。
但我们也要教孩子说“不”。只要你不舒服不开心,就可以否定任何人的要求。
你可以这样和宝贝沟通,具体到某件事上,孩子做了什么,你什么感受,再加上称赞的话。
而不是一句硬邦邦的“宝贝,妈妈爱你哦”。
9.
这都是命吧。最后她说。
在雪崩的那一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埋头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