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凌晨四点夜航飞机到家,从清迈的26度到郫都的6度,身体顿时就感到不好了,晕晕的,还想吐,还好昨晚喝了一瓶藿香正气液,一袋荆防颗粒,睡了一觉,今天早上就满血复活。但是气温太低,还是觉得冷啊冷啊,不过此刻让我想念的,却是大理的阳光。️
比较冬季向往的三个地方,在我内心的排位是这样的——大理,琅勃拉邦,清迈。大理是最适合晒太阳的地方,有一种疗愈性的温暖感觉,你到大理,丽江,束河,都会看到大街上,檐廊下,四仰八叉躺着晒太阳的猫和狗,那正是生命闲适轻松,自由安放的最佳姿态。大理的云是绚烂多彩的,自在,逍遥,变幻莫测。躺在那样的阳光下面,注视天边的云彩,万事万物都离得越来越远,内心可以变得无欲无求。我是2017年夏天去的琅勃拉邦,很喜欢,想必琅勃拉邦的冬天会更舒服,坐在湄公河和南康河两江汇流的河岸上,巨大的棕榈树和椰子树遮挡着阳光,河风吹拂,抱着一个大大的椰子喝着,河上有游船穿行,远处有突突车的声音由远及近,白云千载,浮生若梦,白日与黑夜衔接得天衣无缝,仿佛时光静止,过去不曾去,未来不曾来。清迈没有这样惬意的河流,那天晚上去的河边餐厅River Market ,室内环境和菜品倒是不错,河景就显得平淡无奇了。清迈较琅勃拉邦繁华,所以街上车流如织,满大街的红色黄色双条车,tuk-tuk车,摩托车,也许因为排放超标的原因,尾气严重,熏得人头昏脑胀。这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琅勃拉邦的原因,因为更穷,所以更原始,也更接近自然,它带着悠远的古旧的虔诚的浪漫气息,浑如天成,让人入迷。
如果带着过客的心情去玩味,带着安闲的步子去游逛,带着不那么挑剔的目光去打量,清迈还是有它的味道,有足以让人心动的理由。在塔佩门喂鸽子,在清迈的街上走走停停,在路边的小店流连忘返,在喧嚣的市场东张西望,在林立的寺院里静默止语。这个有着“泰国玫瑰”之称的小城,邓丽君浅笑低吟的小城,不是用我们闲散的脚步可以掂量出的节奏,不是几个词可以概括的内涵,它有着嘈杂的尾气弥漫的街道,也有着非常整洁舒适的休闲空间,它记录着历史的碎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却又有着现代社会的缩影。寺院庙宇随处可见,酒吧和咖啡馆以及餐厅也是星罗棋布。置身其中,你觉得矛盾而又协调,但是却又实实在在感到自在安详。清迈最有特色的风景便是它的寺庙,几百座寺庙,缀织在清迈不大的版图上,亦古亦今,亦僧亦俗。这个季节,来游览的中国人特别多,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撞见三五个中国人,其中更多的还是四川人。走在古城任何一个街道上,你一抬眼就会看见一座寺庙,有的是缅甸风格的,金碧辉煌,有的是兰纳风格的,古典精致。清迈曾是一个独立的兰纳王国,元明时期向中国俯首称臣,后被缅甸征服,最后纳入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版图,所以清迈的寺院揉合着兰纳风格和缅甸风格,甚至还有柬埔寨高棉王国的痕迹。我特意选择了契迪龙寺,是因为这座寺庙算是清迈比较古老的寺庙了,它以一座建于15世纪的古塔闻名,这座古塔高80多米,曾是清迈最高的建筑,因为在一次地震中被震去了尖顶,无法修复,目前高度只有60米,但是依然不失为一处精美宏伟的建筑,和当初看到柬埔寨吴哥窟一样让我感到震撼和敬畏,塔身虽被岁月风化剥蚀,处处是断壁颓垣,依然能够让人想象得到当初的繁华,呈现着一种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质感,一种与众不同的无常之美,虔敬之美!双龙寺,悟孟寺其实很想去没有去成,只是在城里跑马观花地拜望了其他几座不知名的寺庙,只觉得满城遗迹,举目皆是风雨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