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工作量超负荷。
她一到办公室就像是被粘在椅子上了,几乎不站起来活动,除非是吃饭或上厕所。
她是一位工作能力强、做事效率高的人,领导们很乐意将工作交给她做。
她为人热情,别人找她帮忙,就算自己再忙,也会咬牙接下来,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我问她,既然你已经这么忙了,为何还要去帮助别人呢?
她说:「不擅长拒绝」导致的。因为,拒绝别人的要求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我没有急着反驳她说:「谁告诉你的?我拒绝过很多人,包括领导,但我们的关系现在也不错啊!」
因为,我这样说了,显然是在挑战她的理念。
她认同,固然好,但是如果她不认同,就相当于我无形中将她置于「错误」的位置上,会激发她的防御机制,后续也就无法沟通。
于是,我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
直线的最右侧代表「拒绝一定伤面子」,所属的分值为5分。
直线的最左侧代表「拒绝一点不伤面子」,所属的分值是﹣5分。
然后我问她:如果要你在这条直线上选出最符合你的想法的分值,你会选择哪里?
她看着这条线沉思了片刻,然后选择了分值为1.5分的位置。
我又问她: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选择吗?
她说:在某些情况下,拒绝对方应该也不会伤面子破坏关系吧。
在什么情况下呢?我追问。
她说:比如,对方的要求是违法的,这些要求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
说到这里,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她的逻辑是:拒绝别人,要么破坏关系,要么维护关系。
如果我们单独来看「非黑即白」的判断,很容易发现它是错误的。
比如:
选边站队,要么站在我这边,是我的朋友;要么就站在另一边,是我的敌人。
一个人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时,说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在工作上受挫时,自己就会毫无价值,一无是处。
这种「要么 A ,要么非 A 」的二元对立思维,本身就限制了事情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
而跳出「要么 A ,要么非 A 」的思维模式,会有无数种可能。
就像我之前给那位同事画的这条直线,是为了告诉她,在两个极端的观点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的部分,看待问题就有了灰度。这就是所谓的「灰度思维」。
相信在这之后,她会开始有意识地去练习如何说"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