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的第三四个章节。这两个章节主要围绕着“自由”话题展开讨论。
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当我们不再被他人的认可、期待所束缚,那么我们才有可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课题分离”,意思是说,要将自己与别人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这样的态度有利于我们掌控自己的人生。
比如我近期在长痘痘,内心会有自卑感冒出来,害怕别人盯着我看,与人交流时也害怕直视对方的眼睛。
按照课题分离的逻辑来讲,我脸上长痘痘,是我现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就是人生课题,如何去治疗,那是我的事情。而对于别人看见我长痘痘这件事,生出的种种对于我的看法就不是我能控制,也不必控制的事情了,那时属于他们的课题。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阅读时看到的类似的观点:美丽人生的秘诀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走自己的路,也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
去年阅读的《一念之转》中也有这样的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客观事实。别人的人生课题(包括对我们的看法、态度、用语、行动)对我们而言就是客观事实。
当我们感觉痛苦,往往是因为对当下的客观事实存在抗拒、不接受。
不去管别人的事,这让我们少操很多不必要的心,这部分能量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轻松不少。
这个别人甚至包括了我们最亲近的人群。比如自己找了一份父母很不认可的工作,是否要因此换工作呢?父母看不惯我们的工作,也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课题。这样说起来感觉有点不近人情,冷漠自私,但如果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来,那还要指望谁呢?你的下一代?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选择必然不会得到周遭每一个人的理解,也无法迎合每一个人的期待。我们生而为人,总会有被人讨厌的时候,与其痛苦于求索别人为什么讨厌自己,还不如省下这部分心力,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当我们不再期待别人的认可或者赞扬,我们真的可以走向自由。那意味着我可以有更多选择,哪怕那些选择不被人理解,哪怕会受到质疑。
我们缺乏被讨厌的勇气,毕竟与在不被理解中探索未知比起来,踏实地待在安全地带似乎更舒适一些,除了需要不断迎合别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