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埠头小学的陈老师联系我。她帮同事询问静怡的事。
静怡是我去年教的女孩子,一个很懂事的女孩。我们相处了一年。去年,认识三年级的这几个孩子的时候,我满心焦虑,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了,学习上很糟糕,而且情绪很不好,常常生气,甚至动不动就用书打自己的头,躲到桌子底下哭,逃到厕所躲着。而静怡,是其中基础比较好的孩子了。因为我每天给他们讲故事,她也慢慢喜欢上了故事,开始自己看书,而且看得比我快,比我多。课堂上,我也一直鼓励他们,表扬和欣赏着。这样一年下来,她进步很大。也会发脾气,但也在不断改进。
今年她转学到埠头小学。她父母在埠头建了房子,加上她弟弟刚好读一年级,换个新学校也是很正常。我一直觉得我们学校的环境是有点畸形的,缺少班集体,很难有同伴意识。他们可以接触的同学太少了,常常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这样的环境,也难免会缺少一种上进的动力。因此,我鼓励她到下面的学校去,既然有这个条件,那就去融入大集体吧。
没想到的是,开学第一周,她就出了一场大事。转学,她还没拿到书。数学老师大概不清楚这个情况,许是用责备的语气问她为什么没有书,她就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然后就是歇斯底里的哭闹,还有不肯上学,甚至拿着刀要割自己的手腕,扬言不想活了。我能理解她的心情,一个崭新的学校,崭新的老师,还有崭新的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她敏感不安的心需要一点宽慰,也经不起一点点冰冷。
而她的奶奶,一直是火爆脾气,火气上来了不是打就是骂。打孩子耳光是常有的事,要不就是打背打身体。她大概也是一个内心缺少安定的人,才会如此着急上火。我当静怡班主任的时候,有时间也会去疏导她奶奶的情绪,安慰她,也给她传递一些教育上的理念。她一直很感激我,也很信赖我。但更多的事,我也无能为力,只能是尽力而为。
昨晚,我给她奶奶打电话了解情况,也和静怡单独地聊了会天。她还是很可爱,告诉我新学校很大很大,还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她也告诉我,她没有书看了,因为教室的书不喜欢,图书室她还不知道在哪儿。我也告诉她,老师的询问是关心,绝对没有侮辱的意思,要学会去理解老师,也要主动说明情况。很多的悲剧其实都是一场误会。我们还约定,要看书,每天写日记,等爸爸回家的时候拍照片发给我,我也会给她回复,就像写信一样。如果她能坚持写日记,我还会奖励她一场电影。
她也很可爱,说到一半想挂电话。我问她问什么,她告诉我是困得想睡觉了。哈哈,想到了我女儿。也和她奶奶交代,要心平气和,一切都会好的,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教育是一场修行。它涉及的是人的方方面面,关注的也是人的成长。而人,大概是最复杂,最需要耐心等待的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想法又是不成熟的。这就很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理解。就像静待一朵花的绽放,教育孩子也需要这份静待花开的耐心。我们唯有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她自己的时令。做父母的,做家长的,帮助、支持、理解,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