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50讲》之一——何为中国历史

最近正在学习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听了几讲之后就被深深吸引,施展老师解读的中国历史非常立体,不仅仅停留在还原历史的真相,他更注重历史现象背后原因的挖掘和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让你了解到中国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样一个位置的。下面就来说说绪论部分。

何为“中国”?

今天中国疆域内的中原、草原、海洋、高原、西域,这几大空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作为一个体系,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概念。

有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就是灭亡宋朝的最后一场战争所在地。这种说法想强调元朝、清朝都不是汉人的政权,所以不是中国的朝代。这种说法里面实际上包含着一个预设,那就是,中国人等同于汉族人。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局限,中国并不等同于中原,中国人也并不等同于汉族人,倘忽视了草原、绿洲、高原和海洋上的历史,只看中原,那么讲出来的中是半部中国史。

何为“历史”?

历史不仅包括事实,还包括基于事实的意义。历史就像一座大楼,事实就是盖起大楼的砖头,意义就是规划大楼的蓝图。蓝图画得再精美,也不能解释砖头的物理属性,而对砖头研究得再明白,也不能知道大楼会是啥样子。对砖头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活下去。对蓝图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究竟想要活成什么样子。蓝图和砖头有着相互独立的逻辑,但又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所以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一方面,要知道“中国”是如何走过来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中国历史的时空坐标

四个时间坐标点

商周之变——商朝到周朝的转型。有了“中国”这个概念,中华文明当中最初的普世主义理想出现了。

周秦之变——周朝到秦朝的转型。中原从分封割据的局面进入到大一统的局面,中国历史也开始超越于中原之上,中原与草原的相互塑造和对抗开始成为中国历史的大脉络。

唐宋之变——唐朝到宋朝的转型。从豪族社会进入到平民社会,此后中国历史再无长期的分裂,大一统开始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

古今之变——清朝末期开始中国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进行艰难转型。

五个空间坐标点

这几大空间,彼此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关系,以至于脱离开一方,都无法有效地解释另一方,所以它们加在一块构成一个体系。而所谓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

空间坐标的主线与副线                   

                    主线的演化逻辑

有了这样一种时空坐标系,你再看中国历史的时候,就比过去更容易找到感觉了。

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历史本身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

要说到博弈,就有两个事情必须纳入考量:

一个是博弈的内部动力机制,一个是博弈的外部约束条件。内部动力机制主要就是人们的欲望。外部约束条件主要是博弈当中可用的各种资源,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用两个词来总结,就是欲望和秩序,我把这两个东西称为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最终你会发现:

具体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抗,而是各种不同的博弈主体不断地变换结盟关系,并调整他们的行为策略。

究竟和谁结盟,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相对力量关系,以及它们所掌握的资源类型,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策略。

在博弈中,气候变化和技术变迁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变量。

在资源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些群体的博弈会逐渐达成一个均衡点,社会结构就稳定下来了。

但是,如果发生气候变化,或者重大的技术变革,导致资源数量和类型又发生巨大变化,就会再一次打破原来的均衡,社会结构就得再一次重构,出现重大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变迁和大转折,其底层的逻辑都在这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多大咖的必学推荐中总是有历史这一学科。这是我之前最不喜欢的类型,就跟计算机一样我是不会想接触的,但自从2017年...
    强迫症的幸福指南阅读 3,205评论 0 53
  • 中国史纲50讲_施展 历史才是真正的未来学历史的第一性原则:内在欲望与外在秩序(能调用的资源与人之间结构关系)历史...
    胡一凡_非暴教练阅读 1,541评论 0 5
  • 以前的自己,总很在意别人的评论,如果是好的,会乐于接受,如果是不好的,先自我审视一番,觉得对方是对的,就想去做出改...
    ___So__阅读 187评论 0 0
  • 六点过后阅读 428评论 0 2
  • 我站在那是为了什么, 谁知道? 风吹过我, 没有你的气息。 雨淋过我, 没有你的声音。 我在那金色的波浪中思索, ...
    萧与南歌阅读 185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