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7 星期三 昆明—宜良
来云南昆明第三天,这一天要上山采蘑菇,在森林里吃顿农家饭,晚餐由我带队去鄢赬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
上山是个体力活,必须吃饱肚子。乱师安排我们去吃饵丝,巍山耙肉饵丝是云南的一道名小吃,虽然云南米线名气更大,我喜欢却是饵丝。口感筋斗,有北方手擀面的感觉,干拌、加汤都很好吃。我要的是耙肉饵丝,就是肘子炖的烂烂的,扒下几条放在饵丝上。每天凌晨起来做耙肉,做好了,饵丝的汤也就有了。这样的饵丝油水大,口感好,吃起来很是过瘾。
做饵丝的姐姐和乱师很熟悉
就是这样一碗饵丝
每个人吃的都很认真
小店生意不错
吃完早餐乱师带我们上山采蘑菇。到云南,跟着乱师走就是了,他是云南美食带路党,知道每个好吃的原产地,说起云南菌菇更是如数家珍。上山没多久就看见一朵好看的蘑菇,乱师说,这个蘑菇和美女一样,都属剧毒。我喜欢美女,可是害怕毒蘑菇,乱师说,你还是吃点好蘑菇,远离美女吧。于是我决定把这个蘑菇挖下来,让小米带回北京给秦姐吃。
二百亩的林地没走几步,就采了不少蘑菇,然后就装模作样的欣赏一番。心思早就飞到午餐的餐桌上去了。
最新鲜的干巴菌。云南人最喜欢这个,松茸松露之流反而觉得一般。市场上干巴菌的价格也比松茸贵上一些。
采蘑菇的老腊肉,张新民老师手捧新鲜的干巴菌,喜笑颜开。
山林承包人介绍找菌子的窍门
上午采,中午吃,干巴菌随便吃,吃个够。
猪油、旺火、速炒,大概二十秒就好了。真是好吃,农家师傅炒的干巴菌受到大家一致赞扬。
这个腊肉超级好吃,翁总吃完后当场订了1.5吨。想想,那该要多少头猪呀!
开心快乐的山林午餐
托侯德成老师的福,我认识了鄢赬先生。这次来云南,计划中就有拜访鄢赬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体验这位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云南厨神的作品,行程确定以后我就和鄢赬先生说了我的想法,大师爽快答应了,于是我的心愿今晚得愿以偿!
鄢赬先生的十几道菜为我们做了云南菜的全新演绎,扩展了我们对云南菜的认识。好看、好吃。晚宴开始时,我说希望小伙伴们能从今晚菜式中学到些什么,哪怕只有一点,也不虚此行。结果是大家吃了很多,喝了很多,学了很多。针对鄢赬先生的菜品,大家各抒己见,对云南菜创新之路谈了很有意义的观点。有几道菜得到了张新民老师的大力表扬。大家觉得,这餐饭学到了很多,很有启发作用。能有这样的结果,正是我每每组织餐饮圈朋友巡游各地的目的。看到好的学到手,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做出更多好菜,消费者收益,企业也定有所得。感谢@鄢赬 先生,感谢鄢赬和他的团队,感谢远在北京的我的好哥们人民的侯老师!
鄢赬和团队在做晚宴准备
双穴归宗。云南的两种虫子。
碧鱼霞光。鱼皮鱼肉不同处理方式带来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很适宜下酒。
锦囊妙计,面饼夹菌菇丝。
黒潭照影,加了黑蒜的菌菇汤。
北苍南海
青龙跃池
牧童乡情,和牛和菌菇汁。
布衣乾坤,昆明臭豆腐的巅峰之作。
鱼鲜骨状。罗非鱼与山药的组合。
香貅含香。松茸汤。
金油禅丝。饵丝很好吃的饵丝菜式。
两学一做
梨园秋色
这是我在云南吃到的唯一一次具有fine dining的晚宴。总有人说鄢赬先生做的不是云南菜,西菜的痕迹太重太明显。我倒是觉得云南人在昆明做,用云南食材,有云南风味特色在其中,难道这就不能是云南菜,不算是新滇菜?时代进步到今天,饮食的表达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味道、风味都是在借鉴融合中发展成型、发展壮大的,我觉得鄢赬先生所做的探索正是新滇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条有着广阔前程的中国菜变革之路,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探索中崎岖坎坷,更要以发展的眼光为其提供空间、站脚助威、摇旗呐喊。新滇菜味道的表达一定是多样性的,一定是交融融合涅槃重生的。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的新滇菜,一定是健康的、时尚的、美味的,鄢赬先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