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註:『騶(zōu)虞(yú)』

『騶(zōu)虞(yú)』

彼茁(zhuó)者葭(jiā),壹發五豝(bā),于(xū)嗟乎騶(zōu)虞(yú)。

彼茁者蓬(péng),壹發五豵(zōng),于(xū)嗟乎騶(zōu)虞(yú)。


注釋

騶(zōu)虞(yú):古代行射禮時所用的樂章。見《周禮·春官·大司樂》[5]。(萌典)

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蘆葦。


圖1:蘆葦

壹:發語詞。一說同「一」,射滿十二箭為一發。發:發矢。一說「驅趕」。五:虛數,表示數目多。豝(bā):母豬(此處因文意應為雌野豬)。

于(xū)嗟乎:感嘆詞,表示驚異、贊美。於,通「吁」,嘆詞,表示贊嘆或悲嘆。

蓬(péng):植物名。菊科飛蓬屬,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葉形似柳而小,有剛毛,花色白。秋枯根拔,風捲而飛,故也稱為「飛蓬」。(萌典)



圖2:飛蓬
圖3:飛蓬的花
圖4:飛蓬的果


豵(zōng):豬。一歲曰豵(此處因文意應為一歲的野豬)。


【轉註】我倾向于認為:「一發」是「射滿十二箭為一發」,「騶虞」是「古代行射禮時所用的樂章」[5]。

我小時候家裡養豬,一年長成,所以豵,一歲,是很壯的大野豬。

這首詩肯定音樂的作用——

在初生的蘆葦叢中,射一發,射中五隻雌野豬,騶虞這音樂真是助人。

在初生的飛蓬地,射一發,射中五隻一歲的大野豬,騶虞這音樂對人有神助。

兩件事:

1)為什麼一個地方這麼多的野豬?像是有人特地驅趕過來的。可見射是一種藝,是一種練習,可圍觀。像現代人開奧運會,有射箭項目。

2)那時候沒有樂譜的記法[6],所以我們無從知道到底騶虞是什麼樣的曲子。

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

但周朝真的沒有記譜的方法嗎?


參考:
[1]驺虞,古诗文网
[2]邓启铜注释,殷光熹审读,《诗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P21
[3]蘆葦,百度百科
[4]飛蓬,百度百科
[5]春官宗伯·大司乐/小师,古詩文網
[6]古琴谱,百度百科
[7]先秦兩漢->經典文獻->詩經->國風->召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