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几个精壮的小伙,手执砍刀和木锯,几只手电照亮,在夜色的掩护之下,簌簌奔向隔溪。隔溪是个湿地地块,在雅庄村西边,苏溪河从这里流向华溪。各种树木长得枝繁叶茂,挺拔细致。只见这几个小伙,有目标地奔向几棵大树——这家伙,敢情是白天已经踩好点了!他们也不左顾右盼,拿刀拿锯直接开动,毫不手软。
不一会,他们就将一颗树翻倒,砍去旁枝,锯成几断。好家伙,有人点了一只烟,拿出二节头的火炮(鞭炮),居然还放起火炮来了。鞭炮在寂静的夜空中,哏啪两声,在天空中火药闪烁了一下,份外的响亮。又有人从口袋中拿出红包,恭敬地放在树墩上,嘴中还念念有词。随后,这群人拍拍屁股,或抬或背,尖叫着、笑着,奔回村里。
是不是很刺激?你知道这些“偷”回来的树的归宿是哪里吗?
来,先看我们的灯节吧!
年年正月的龙灯是永康典型的民俗之一。迎龙灯是喜庆的,基本上每村都有自己的灯节。雅庄的灯节是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迎的是板桥灯。正月十三的傍晚,一个个背着桥灯板的小伙,到祖坟前上坟灯,去本保殿朝拜,再到大厅和大部队汇合——接灯,板灯之间用“灯桥柱”相连,接灯后是“讨彩”、“跳灯”、“拉灯”和“盘灯”等表演,耍完龙灯之后,还要在正月十七日傍晚到祖坟前收灯,——一个灯节,才告结束。
那一个个神气帅气的小伙在灯节的时候,背的桥灯板,就是那些晚上“偷回来”的树的归宿。
雅庄的龙灯,龙头上装饰有数百盏的“龙珠灯”,很是神气!板桥灯是体现一个村团队技术、团结和力量的地方,村民用这种喜庆的方式,祈求平安,庆祝节日,加强村里的和睦与交流。
至于,桥灯板为什么要用来“偷”,小时候也常是百思不得其解。龙头的“竹”在永康的很多地方,也是肯定要用来“偷”的,方法也是如“偷”桥灯板一样。被偷者不管红包里的赏金几何,都会引此事为吉利,从不责怪。
你不觉得怪哉?
“偷”亦有道,“偷”亦要有趣,我想在以前平静的乡村里,需要一点点的乐趣来调剂。当初也许是某些小年轻,不经意开了先河,传之又久,就成了一种有趣的传统。
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有至高的地位,说“偷”,实乃“强买”,这也是迎龙灯的霸气吧!你看,哪个村说到自己村龙灯迎得好,都是说我们村龙灯有多长,龙灯迎得多“欢”来表达自豪的。
迎龙灯之中,有很多的“禁忌”,如不能踩不能跨桥灯板和龙头等,都表现出民众对传统的尊重。敬重遵守礼法的同时,这种“偷”也是我们表达幽默与快乐的方式。“偷”亦有道,这个道也是一种传统习俗的遵守,在一定规则程序中,自觉按规矩去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无形的一种规范。
作为一棵树或是一株竹子的使命,作为龙头或是桥灯板的一部分,那是“龙”,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啊,都是幸福与伟大的。
那个去“偷”过竹子或是桥灯板的人呢,老桑常看到你想到了这事就偷着笑,你吸口烟,长长叹出,和后辈们说起:“想当年啊!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