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最近经常出现资源紧缺的情况,让我头疼不已。可产品经理是条狗,而不是管理者,所以我无权要求他人加班。遗憾之余,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加班这件事儿。
我的经历
看到这个表,我发现自己真是个爱折腾的人,而折腾的背后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和周末。
在国企加班
喝个茶,看个报,半天过去了;扯个淡,淘个宝,一天过去了。日子安逸的让你抓狂,却又舍不得离开。在没去国企之前,别人都这么跟我说,而我天真的信了。
事实上,我的夜晚和周末大都被加班占据了。在建筑公司做技术,我的日常工作包括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方案,制定工期计划,绘制技术交底、技术变更单,撰写往来函件,编写工法、专利,发表论文,制作各种汇报PPT等。虽然我们部门有五六个人,大多数时间是我一个人忙碌着。
每当一个人加班到过了食堂饭点,我就在心里怒骂;每当一个人加班到深夜,我就在大街上怒骂。我觉得特别不公平,凭什么要我加班,凭什么就我一个人加班。
是的,在国企呆的时候我非常厌恶加班,我认为不应该一股脑把如此之多的工作交给我这个新人,我认为应该循序渐进,我认为办公室里相同岗位的其他几人也应该做点事儿。
三个月之后,我开始习惯了加班,也习惯了大大小小会议上的夸奖;半年后,我以现场答辩第一的成绩提前半年转正;一年后,我毫无疑问的成为整个团队中最了解项目的人。
以往加班时的委屈、不甘全都不见了,这一刻我终于知道加班的意义了——让我更快的强大起来。在那之后的一年里,我更加主动的承担有难度的工作,加班的日子少不了,可看到自己比同一届甚至高一届的人更“能干”的时候,我是幸福的。
感悟:在国企,加班让你用很短的时间超越很多人。
在创业公司加班
非主流办公园区,LOFT办公楼,开放式办公区,玩着飞镖,吃着披萨,第一次走进这家创业公司就被深深吸引了。来自阿里的创始团队,让我这种土鳖觉得心驰神往,马上下定决心加入他们,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赶脚。
从传统建筑行业到互联网,从技术到运营,我带着豪情万丈和些许准备,正式转行了。微博3000粉丝,微信200粉丝,接手SNS的现状如此。老大们没有定下明确的目标,但能看得出他们对我,对新媒体的期望很大。
虽然平时也喜欢玩微信、微博,但是运营起来完全是另外一码事。白天按照既定的计划找素材,写文章,排版,与那不多的粉丝互动;晚上狂看资料,恶补各类运营知识。小日子充实的不要不要的,那段时间这家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公司里,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直到某一天的到来。
在这家公司度过愉快地四五个月后,突然公司气氛变得诡异(现在想来是B轮融资失败),突然间技术、运营、设计、BD、行政全部改变工作内容,去杨浦大街小巷发传单、贴海报。
14年的冬天很冷很冷,可我们需要早上7点半之前到五角场附近的小学发传单;街上风很大,可我们需要背着几千份海报,在大上海的各个小区的大妈驱赶;让我还没疯之前差点被人骂人;晚上在地铁站行人来去匆匆,我们在寒冷和白眼中卖命的吆喝着“同济复旦,大学生家教仅需1元”···
终于过年发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之后,一周内离职了近十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现在想想那个冬天,加班真的很不值,并不是说发传单、贴海报low(好吧,的确low),而是因为那些付出,那些加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员工和公司之间的最好关系是——你好,我好,我们在相聚之后一起变得更好。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也有让“天价”的程序员去发传单的苗头,我劝你快离开,换个公司加班吧。
感悟:在创业公司,加班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
在上市公司加班
好吧,我们公司还没上市,不过快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公司里,我有着一群非常优秀的同事,他们试图极力证明那句“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无论我是八九点走,还是一两点走,总能看到正在忙碌的身影。
跟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你没办法不努力,没办法不加班,更何况,我进行了第二次工种跨越。这次终于跨向了自己喜欢的产品岗,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各类知识,因为我知道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和行业敏锐度。
白天将目光聚焦在自家产品身上,晚上研究竞品,看行业新闻,读各类互联网书籍,写工作感悟,写读书笔记···加班本是件无奈又痛苦的事,但我忙的不亦乐乎。
如果办公室只有寥寥几人,你还在忙碌,还能保持兴奋,那么恭喜你——你目标明确,还很努力,一定前途无量。
感悟:在上市公司,加班不是公司的要求,是自己的诉求。
写在最后
写工作感悟,让自己不停思考;写读书笔记,让自己学会提炼;写竞品分析,让自己变得敏感。坚持,我相信一年后的我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