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郭老师的读书随想
编者按
编者按:本文由组里同学Thea(笔名)所作,感谢赐稿。Thea同学有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从本篇书评上看,文字功底确实了得。
“如果烈日是红色,影子是黑色,这两样事物本就是一体两面。红与黑在每个人身上对立,交织,合又誓死分开。两方势力不断交战,妥协,渗透最终展开演绎短短人生,又向上膨胀变成大千世界。世界即矛盾,矛盾即世界。”
很巧,之前刚刚读了毛姆的《十部小说及其作者》,里面恰有司汤达的介绍。书评已经写好,之后发出来。
类别:怡情
书名: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内容简介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摘自https://baike.so.com/)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1842)。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摘自https://baike.so.com/)
以身做赌注,博一番天地
红与黑,强烈对立的色彩。作者司汤达早年苦心于美术世界,研究并写出了《意大利绘画史》,深谙色彩之道。乍看书名之时,读者往往摸不着头脑,懂不解其意。反复咀嚼全书之后再仔细回味,不禁感到书名之精妙与简洁,色彩的语言魅力绽放其中。司汤达对于心理的描写细致之程度,令读者拍案叫绝,一个眼神,一个用词都表达出万千的世界。文中于连的万字自白书堪称文中之文。
生于拿破仑时代,壮年于复辟的波旁王朝的主角于连,虽出于木匠平民之家,但不甘心于乡野,一心向着钟鸣鼎食,自我奋斗的两条道路。红与黑,一曰身着红色军装,身佩长剑像拿破仑一样,年及而立便纵横南北,立下显赫战功。二曰风云际变,被滑铁卢之惨败戳破梦想,只得换上黑色教袍,日夜苦读神学以等扬名立万的时机。“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雄浑笔力描摹“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身负野心与虚伪的于连绝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他把拿破仑的画像偷偷带进身任家庭教师的市长之家,他享受这种外化的压抑,他用他的方法与世界争辩,他保持着时刻的警惕,无时无刻记得自己是一个战士。命运让他爱上了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这两个人女人为主人公的上升之路奠基,成就了他的人生。光荣与死亡同样可以幻化为红与黑两种色彩。
于连从不畏惧死亡,更不害怕鬼神,弘高的神学在他眼里也不过是跻身上流的谈资。生活对于他是一场非生即死的决斗,面对死亡,他拒绝平庸,他唾弃赦免,他选择成为一颗流星,从美好走向毁灭。于连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成长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城市资产阶级早已粉碎了封建等级的枷锁。他们野心勃勃,壮志踌躇,比养尊处优的皇亲贵胄强上百倍。在人与社会的矛盾达到高峰的时刻,主人公化身为一匹战马,在崎岖的坎坷的生命的坐标上奔走,呼喊着冲锋的口号,最终这颗鲜红的血红的心被周遭黑暗的阴霾掩盖最终消失。
时代阵痛之下的孤儿是每一个人的身份,世间的人无一不厌恶着世界上的伪善和阴谋,可又难以自持终究会被裹挟着陷入谷底。人生亦如赌场,黑红两色的轮盘,大小各异的数字,吵闹的环境,赢了的人不想下桌,输了的人赖着不走,旁观的心痒难忍。如果烈日是红色,影子是黑色,这两样事物本就是一体两面。红与黑在每个人身上对立,交织,合又誓死分开。两方势力不断交战,妥协,渗透最终展开演绎短短人生,又向上膨胀变成大千世界。世界即矛盾,矛盾即世界。
作者:Thea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郭老师的读书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