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第一部分详解

原文:

1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1-5】

2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6-11】

3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12-15】

4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16】

5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17,18】

6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19-22】

7 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23,24】

8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25-27】

9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28,29】

10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30,31】

11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32,33】

12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34,35】

译文:

1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2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3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4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5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6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7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8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9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10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11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12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注释:

1、高阳:颛顼之号。【1-1】

2、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1-1】

3、朕:我。【1-1】

4、皇:美。【1-1】

5、考:已故的父亲。【1-1】

6、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1-2】

7、贞:正。【1-2】

8、孟:开始。【1-2】

9、陬(zōu):正月。【1-2】

10、庚寅(gēng 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1-2】

11、降(hōng):降生。【1-2】

12、揆(kuí):推理揣度。【1-3】

13、肇(zhào):开始。【1-3】

14、锡(xī):赐。【1-3】

15、名:命名。【1-3】

16、字:表字,这里活用作动词,起个表字。【1-4】

17、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1-5】

18、重(chóng):再。【1-5】

19、扈(hù):楚方言,披挂。【1-6】

20、江离、芷:均为香草名。【1-6】

21、纫(rèn):草有茎叶可做绳索。【1-6】

22、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1-6】

23、汨(mì):水疾流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1-7】

24、不吾与:宾语前置,即“不与吾”,不等待我。【1-7】

25、搴(qiān):拔取。【1-8】

26、揽(lǎn):采摘。【1-8】

27、宿莽:草名,经冬不死。【1-8】

28、忽:迅速的样子。【1-9】

29、代序:指不断更迭。【1-9】

30、惟:思虑。【1-10】

31、迟暮:衰老。【1-10】

32、抚:趁。【1-11】

33、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1-11】

34、骐骥(qí jì):骏马。【1-12】

35、道:通“导”,引导。【1-12】

理解:

第1句

原: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1-5】

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皇是形容词。

第2句

原: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6-11】

译: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1)摄提:摄提格的的简称,有观点读niè tí,但百度汉语上读的是shè tí。

古代(战国时期至秦汉)的一种星岁纪年中的年名。该法假想有一颗速度与岁星(木星)视运动平均速度(12年1周天)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天体,称为“太岁”,以它的位置纪年。

当木星位于丑位时,太岁即位于寅位,该年就称为“摄提格”,也简称“摄提”。

后来这种纪年法发展为干支纪年法,摄提格年就改称寅年。

(2)孟陬:就是正月。

(3)惟:文言助词

(4)庚寅:庚寅日,是干支纪日法的第27天。

干支纪日法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第3句

原: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12-15】

译: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1)皇:在这里指父亲。似乎是前面1中皇考的简称,没有查到皇有父亲的意思。

(2)览揆:览,观也;揆,度也。览揆,观察。后来览揆指生日,但这里不是。

(3)初度:生辰。后来这个词也指生日,但是虚岁。满49就是50初度。

第4句

原: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16】

译: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这行说明有那个时候就有表字了。

表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现代则已经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表字又称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是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

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第5句

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17,18】

译: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1)纷:“纷”,自古就有纷杂、纷繁、纷乱、纷纷等多种意思,都含有“多”的意义.此句将这个纷字放在句首,是一个倒装的组句形式。

直译就是:很多很多——我已有如此之多的先天优势。

(2)内美:内在美,先天素质好的意思。

第6句

原: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19-22】

译: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1)江离:芎,或者叫川芎(xiōng),全草有香气,根入药。产于四川和云南,说明那个时候有贸易流通。

(2)辟芷: pì zhǐ,对“芷”的美好的称呼。芷是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别名白芷。

王逸注:“江离、芷,皆香草名。辟,幽也。芷幽而香。”

(3)纫:是动词,朱骏声曰:“凡单展曰纫,合绳曰纠,织绳曰辫。”

第7句

原: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23,24】

译: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1)若:好像

第8句

原: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25-27】

译: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1)阰:pí,古中国楚地山名。一说是大土山,非特指。

(2)宿莽: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

水莽草的学名叫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因为根茎含有剧毒,所以它又有断肠草的别名,在苗疆它还被称作“蜡心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其作用常被夸大。

第9句

原: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28,29】

译: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1)淹:《广韵》:淹 漬也;滯也;久留也;敗也。

第10句

原: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30,31】

译: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1)美人:字面上是美女,这里的译文说的是指自己,另外有一种说法是指楚王,我们经常用香草及美人对举,而香草则指人才,美人指统治者(因为美人懂得欣赏香草,而统治者善于使用人才.)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意思是说怕人才都凋谢了,而善于用人才的统治者又老去,政局就无望了。

这种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它可以解释全诗的意境。

按这种观点,此句中草木就指自己,而美人指楚王,怕楚王用不上自己了。

第11句

原: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32,33】

译: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这句与上句紧紧相连。表达趁盛年时解决弊政的想法。

趁谁的盛年?

应该是楚怀王,只有他才能“改乎此度”。

第12句

原: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34,35】

译: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这里直接对楚怀王发出呼吁。

(1)夫:指示代词,那的意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