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 姓名:嬴政
- 生卒年份: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时代背景:战国末期至秦朝
- 核心身份:中国首位称“皇帝”的君主,秦朝开国皇帝
二、主要事迹
1. 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
2. 确立帝制:废除“王”的称号,首创“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
3. 制度革新: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分工明确;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统一规制: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标准)、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全国通用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国家统一;同时统一车轨,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直道,便利交通与军事调度。
5. 巩固边疆: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征百越,增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
三、历史影响
- 积极影响: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基本沿用这一制度框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举措,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 消极影响:统治期间施行严刑峻法,赋税徭役繁重,导致民不聊生;“焚书坑儒”事件摧残了文化典籍与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破坏,也为秦朝的快速灭亡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