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冬天, 恰好是一个太平盛世, 而且我家境颇好, 衣食无忧。家居苏州沧浪亭旁, 上天待我可以说得上仁至义尽了。苏东坡先生曾经说过:"事如春梦了无痕。" 如果我不花些笔墨来记录自己, 未免有负苍天对我的恩赐。因为《诗经》中以《关雎》一文作为文首, 所以我决定将我夫妇的记事摆在卷首, 以时间为轴慢慢展开 。不过由于年少时没怎么读书, 只是稍会基础, 如有不当之处, 还望各位海涵。
我小时候和金沙(地名)的于氏有婚约, 可惜于氏八岁就远逝了, 后来便娶了陈氏, 名芸,字淑珍 , 是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淑珍从小聪慧, 在她刚开始学语时, 教她《琵琶行》 , 她能很快的诵读出来。在她四岁那年, 父亲去世了, 只留下母亲, 弟弟, 她和那空空如也的家。后来淑珍稍大一些, 便精通于女红, 靠着这门技艺,她供养着整个家, 还供他弟弟上了学 。一天, 淑珍在刺绣的闲暇时间 , 从她弟弟的书中找到了《琵琶行》, 并依照之前所背诵的挨个辩认, 这时的她才开始识字。到后来, 她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学习, 渐渐的能自己吟颂作诗了, 其中有" 秋侵人影瘦, 霜染菊花肥"这一句让我印象较深。我那时十三岁, 跟着母亲回家省亲, 两小孩在一起无所不谈, 看到她写的那些诗句, 觉得她才华隽秀, 我深怕这么好的姑娘, 将来或许会遇人不淑,命运坎坷。所以心中无法释怀, 于是就和母亲说:"如果您要替我选妻子,我非淑姐不娶" ,母亲也喜欢她温柔懂事,于是便下了聘礼指定婚姻。那一年,是乾隆乙未年七月十六日
同一年冬天,芸娘的堂姐出嫁了,于是我又随母亲回了趟娘家。芸娘和我年纪相仿但大我十个月,从小便姐弟相呼,所以见面我仍然叫她淑姐。那时整个大厅里人人衣着光鲜,唯独芸娘一身朴素,只有鞋子是新的。我见她鞋子上的刺绣很是精巧,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她自己做的,这时我才知道她不止是心灵还有手巧。她身材苗条,瘦不露骨,眉清目秀,双目神采流光,美中不足的是她那稍显的兔牙,不过她那缠绵的神态,倒是会让人忽略了这一点来。我向她索要近日所写的诗稿, 有的只有一联, 有的有三四句, 大多诗稿都没有完整, 问她原因, 她笑道:"这些都是孤苦可怜的无师之作, 希望有懂我诗意又能教导我的先生一起完成它。" 于是我调皮的在她诗签上题字曰:"锦囊佳句"。怎料到这句话竟已埋下芸娘早逝的伏笔!(李贺的锦囊佳句典故)
当天晚上, 我们送亲到城外, 回到家院时已经三更时分, 这时的我已饥肠辘辘, 便向老仆索问食物, 老仆便呈上来一些蜜枣, 我嫌弃那些密枣太甜。芸娘就暗中牵着我袖子, 把我带到她房间去, 房间里藏有暖粥和小菜, 我欣喜的正准备吃, 忽然听到芸娘的堂哥玉衡叫唤她, "淑妹快来!" 芸娘赶紧边关门边说:"我累了, 马上要就寝了", 玉衡乘着门隙未闭挤了进来, 看见我准备吃粥, 于是戏笑芸娘说:"好呀, 不久前我向你要粥喝, 你说已经盛完了, 原来是藏在这里专门留待你未来夫君了。" 芸娘大窘, 赶紧找地方躲避了去, 周围的家属都的取笑她。我也心中有气, 就带着老仆先回去了。
自从吃粥被嘲笑后, 以后再去芸娘那, 她都会马上躲避开我, 我知道她是怕被人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