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尺成熟

我有一好友,在别的城市,是当年一起上的一个培训课认识的。她的很多爱好兴趣和我都相似,但是我们自培训后只是在微信里聊天的关系,今年我在夏天坐着高铁与她见面,大概呆了两天一夜就回来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愉快的,她带我去玩去吃,喝茶聊天,无话不谈,我以为我们应该算是挚友了。

就在回来一个多月后,又在闷闷的日子里想找她玩了。我试探性地问她,找她玩怎么样?她却让我别来,说是正式入夏了,当地太炎热,过来是受罪。在我的性格里总是穿插着一些庸人自扰的情绪,听完又开始不自觉的往后退了。

不知道这句话是为朋友好的建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个蜻蜓点水的拒绝让我有点难受。果然成年人的交往还是有点距离比较好,一旦是距离过近了,就会变得不美丽。

可能自小边界感就很强,一直觉得我不喜欢和人太近距离。

最近才发现,是害怕被拒绝,如果不是坚定选择我的态度,心里就会萌生退意,想和这个人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也许是保护那个敏感脆弱的自己吧。

我常常有一种想一走了之的想法,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谁也不认识我,这样好像我就能拥有一个新的身份,在和别人建立很深的连接之前,我就会搬离。

无法在关系里扎根,是性格里自带的,保护自己的壳越发的厚,最近是连情绪价值都不是很想去给,所以更加防备别人投出来的“恶意”,也许也是我想象出来的“恶意”。

这两年有几个和我出去旅游的搭子,我也总是小心翼翼的维护着,也不是说我在关系里付出了很多,只不过我知道几位的痛点,我在小心的避开雷区。可能小时候看多了兄弟电影,比如古惑仔之类的,总觉得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畅所欲言的,不爽了便吵一架、打一架,但是第二天醒来大家还是可以坐一起喝茶前事不计。不过,这大概也是种理想。

有距离的人,一般别人看到了你的疏远,也会往后退,哪有人有一直的热情能暖化一块冰。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自己没自洽,既要还要罢了。

这个时代诞生的人,多是躲在屏幕后面的,“真实感”本身就很珍贵,更别说一身赤城的人。曾经是,也不代表将来还能是,保护是本能,体面一点,别撕破那张社交和谐的纸,保有几尺距离,就算是成年人的成熟表现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