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读诗(二)|张九龄《感遇》二首

2019年5月23日

今天我们读两首张九龄的《感遇》,第七首是好好自己听着背会的,第一首是今天新学的。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wēi)蕤(ruí),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qī)者,闻风坐相悦(yuè)。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七)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dān)橘(jú),经冬犹绿林。
岂伊(yī)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xún)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我加了拼音,希望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读)


妈妈讲古诗

张九龄是唐朝人,他从小就特别聪明,13岁就写好文章向别人推荐自己,后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做官,因为文章写得好,治理国家有才能,不断升官,最后成为了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

他辅助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

后来唐玄宗就开始不好好处理政事了,每天和他喜欢的杨贵妃饮酒作乐。张九龄的话渐渐不听了,而是听另一个宰相李林甫的话。因为李林甫虽然一肚子坏水,但嘴巴特别甜,专门找皇帝爱听的话说,哄皇帝开心。

后来李林甫和另一个叫牛仙客的人一起陷害了张九龄,皇帝罢了他的宰相的职位,又因为张九龄推荐做官的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就把他贬到了荆州这个地方。

张九龄在荆州写下了《感遇》十二首,今天读的是第一首和第七首。

第一首说兰花春天开得盛,桂花秋天开得美,就算没有美人采摘,她们也要努力地绽放。

第七首说江南的丹橘经历了冬天的严寒也不凋零,具有和松柏一样的品性。这种树推荐给嘉宾一定喜欢,奈何阻碍重重不能让想看到人看到。

树的命运也是不一样的,都说桃树、李树长得好,可是丹橘已经成荫谁看到了呢?

这两首诗张九龄学习了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的写法。前一首以兰花、桂花来比喻自己有美好的品性,就算不被赏识也要保持高洁的本心不变;后一首以丹橘不被嘉宾知道,写自己不被重用。

写在后面:


张九龄另一首《望月怀远》是我喜欢的。做了图片分享给大家。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应该也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写下的,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前两首《感遇》诗,第一首写我自高洁,无人赏识又如何;第七首写我如丹橘,一片赤诚谁知?

两首诗间情感显然是有了波动,是什么让诗人动摇,恐怕就是对亲人的思念吧?在这样的月圆之夜,人在他乡倍感孤单吧?吹灭摇曳的烛光,想在这月光下走一走,露水打湿了衣服,思念的人还在他方,还是回去睡吧,也许梦中会相见的。

读来有一点点感伤,但更多的是陶醉于诗歌营造的意境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