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躺赢
上周末李昂带我玩《使命召唤》游戏,带我玩了一个新的游戏模式。
从开始进入游戏,到整个过程我全部听从李昂的指挥,他让我跟着走我就跟着走,让我上车我就跟着上车,让我下车我就跟着下车。
就在我努力研究我正在干什么的时候,游戏提示“胜利!”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局游戏是在干什么。
几天后我再次跟李昂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强烈要求不能再玩上次那个游戏模式,要换成原来那个哪怕我很菜但是我知道在干什么的游戏模式。
后来李昂跟我聊天时聊到“躺赢”一词,我瞬间想到这局游戏,李昂说这就是对“躺赢”最好的解释。
李昂说:
“躺赢”会让你跟着我一起获得游戏的胜利,但是你没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你从头加入游戏的话游戏会让你通过一个简单的学习,让你有输有赢,慢慢学会游戏,并获得体验的乐趣。
他(游戏)会一开始给你匹配很弱的对手,让你赢几局,也会输几局,但是总的来说是让你赢得。
然后他(游戏)会慢慢给你匹配越来越强的对手,既不会让你连续输,也不会让你连续赢。
慢慢的你就掌握了这个游戏所有的技能了。
“躺赢”会让你直接赢,就像我带你玩这样,但是可能对你来说游戏是干嘛的可能你会有点懵,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用明白。
我忽然想到我们日常的亲子教育。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轻易地成功,甚至“躺赢”。
然而如同我抵制跟李昂在游戏里“躺赢”,我们的孩子也抵制在他的人生里“躺赢”。
或许我们应该向游戏的“新手教程”学习如何培养我们孩子的各种技巧能力。
我跟李昂说了以上想法,李昂说:
对呀,什么都安排好了,还有什么意思。
你看你给我准备的那么多条路,我走了哪条路?
你看《植物大战僵尸》,你一开始只有几颗简单的植物,可是游戏给你匹配的也只是几个很弱的僵尸。
如果一开始就让你打三级、四级僵尸,你还能玩的下去吗?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问题。
二 赢
鑫鑫最近也开始玩游戏了。
他最喜欢的是《植物大战僵尸》,点开游戏,看着僵尸慢慢出场,等攒足阳光放一下爆炸葡萄,然后看着僵尸掏家,游戏一声大嚎“啊!!!”游戏结束。
他不知道要种植向日葵,不知道要攻击僵尸。
我很替鑫鑫着急,想帮他种植植物,赢得比赛。
鑫鑫很反感我这样的行为,每次都不耐烦的把我推走。
经过观察,鑫鑫比较喜欢爆炸葡萄炸裂后如同台球一样来回碰撞并打死僵尸的场面。
鑫鑫也很喜欢僵尸胜利后那声长嚎,更喜欢屏幕全黑后显示出来那只唯一的僵尸。
与赢得游戏相比,他能看到这几个场面更加重要。
这就是成人眼里的“赢”和孩子眼里的“赢”。
成人眼里只有游戏的输赢,更功利。
而孩子眼里,没有他要的经历出现,就不算他“赢”了。
可悲的是,哪怕我知道鑫鑫想要的是什么,我总是忍不住想帮他种下植物。
我想这就是这段时间我需要修炼的地方。
这是孩子的人生,我应该放手,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
或许这就是道德经里讲的:
无为而无不为
李昂说:没有准备,就是最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