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1289年-136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次子。其父为翰林学士承旨,赠魏国公;母管道升,封魏国夫人。赵雍承家学之渊源,擅山水、人物鞍马及界画,书法精于正、行、草、篆诸体,兼长鉴赏,是元代艺坛重要代表人物。
赵雍早年以父荫入仕,初任昌国州(今浙江定海)知州,后调任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至正十四年(1354年)累迁至集贤待制,两年后升任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然时值元末动荡,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起义军攻陷湖州,赵雍赴任途中进退维谷,遂携家眷避乱辗转,先暂居临淄矮槐树村,后隐居于沂水县柏家坪,并改名为"赵用",自此脱离元廷。晚年卒葬于沂水城北牛岭埠。
赵雍书画深得家传精髓,曾续补赵孟頫未完成的《金刚经》手卷,笔法衔接浑然天成,时人莫辨。其山水画承袭文人意趣,人物鞍马刻画精微,代表作《兰竹图》《溪山渔隐》《饮中八仙图》等,皆显清雅古拙之风。书法作品如《与中峰和尚札》《彰南八咏诗》,亦展现深厚的笔墨功力。其艺术创作既延续赵孟頫"复古"理念,又融入时代特色,于元代书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赵雍家族艺脉绵延,妻刘氏封归安县君,育有三子赵凤、赵麟、赵燕,女赵淑瑞适钱塘崔复。次子赵麟承袭家学,曾任江浙行省检校,书画风格亦受父祖影响。赵氏一门三代皆以文艺显名,形成元代独特的家族艺术体系,对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