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长月烬明》OST无法自拔

澹台烬视角主题曲《我爱这个世界》

原著中,澹台烬并不是有意识要对抗命运的人物,牺牲的选择更多出于私情,对女主的爱,对同门的爱。

影视剧对澹台烬在宿命感和反抗命运的挣扎中的升华非常成功,冥夜视角加入让澹台烬有了正邪观,女主在博爱上的引导让澹台烬开始跳出自己私利思考,帝冕黑化点破澹台烬一生剧本将宿命感推到极致。影视剧中澹台烬最后的牺牲不只是因为女主,更是因为他在反抗命运,他产生对世界的博爱。

《我爱这世界》在看完澹台烬的人生之后,才知道,要说出这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不畏这世间,众生如何待我;

一念可鉴神魔,众生是我非我;

愿你爱的人,有我缺的喜悦。”


神女黎苏苏的爱与救赎《执一念》《要不然我们就这样一万年》

相比原著,影视剧中黎苏苏形象被削弱很多。

这个故事最大的冲突点来自时空错位后男女主角不同视角,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读。这并不单单是人物性格产生的差异,更是时空差异。

黎苏苏时间线是错乱的,从500年后的后魔神时代跳转到500年前的无魔神时代。在这里,黎苏苏是具有上帝视角和未来视角的。

澹台烬时间线是正常发展,所有的认知基于之前的人生体验做出判断。

从戏剧性上,黎苏苏前期冲突感会更强。从魔神到没有情丝的懵懂少年,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反差感会让黎苏苏产生非常大的认知冲突。然后是立场冲突,本来应该是施暴者的澹台烬在500年前是被施暴者,而施暴者恰恰是她想拯救的普通人。

在原著中,黎苏苏立场是比较坚定的,期间也爱上过眼前的少年,但始终以终结500年后的魔神时代做价值判断。黎苏苏真正接受澹台烬是在500年后,与沧九旻再次相遇,确定了这个时空的澹台烬与魔神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人。

在影视剧中,黎苏苏立场在摇摆,在500年前,少年澹台烬和500年前的魔神已经割裂成两个人。在500年前,黎苏苏就已然陷入过爱情,动摇过立场。

原著黎苏苏爱上的是被感化又经历500年的澹台烬,影视剧黎苏苏爱上那个在雪地里、在景王宫的澹台烬。到底是原著的黎苏苏更动人还是影视剧中更动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无边夜色,靠近

浓墨染过,身影

无数风声,低语

不负当年,情动心悬

那一眼,那一眼

你可知明哲的灵魂,轻徊过沦陷

可知你铭心的一眼,如同入骨的一剑

只因那清冷的暗夜,永记繁华落尽前

曾得少年,以吻相劝

将爱泊在,灰烬之前”


我本不爱这世界,但是你爱这世界,我尝试着爱它,也爱上有你的世界

《玄鸟》《寄相思》《寻常歌》

魔神诞生于人间的痛苦、愤怒、饥饿、贫困、悲伤.....所有人拥有的负面情绪。

正因如此,他是这世间的阴影。

阴影如何爱世人。

拯救阴影的从来都不是光明,而是和阴影和解,承认阴影的价值。

----

澹台烬的一生是黑暗的。

黎苏苏一生,也未曾光明。

澹台烬在魔神剧本下,需要体会世间悲苦。

黎苏苏出生在后魔神时代,出生世间就被阴影笼罩,回到500年前第一次看到有光的天空。

黎苏苏与澹台烬,最后的神女与最后的魔神,正是这个世界的两面。

神女的救赎,从来不是消灭黑暗,而是找到黑暗的意义,与世间阴暗和解。

爱这个有光明的世界,同样也爱这个有阴影的世界。

如果当初神女打入9颗灭魂钉,这世界没有魔神,不是和解;

澹台烬在魔域,想要牺牲自己来断绝魔神降临的预言,不是和解;

当澹台烬承认自己是魔神,接纳这个世界一切阴影,但即使是阴影而生的魔神也能爱世人,才是和解。

黎苏苏在魔域大婚,希望通过同归于尽来消灭魔神,不是和解;

当黎苏苏成神那一刻,爱苍生,也爱魔神,才是和解。

----

长月烬明的宿命感立意动人之处在于

正义从来不是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个世界就是有光明和阴影,人类就是有可能比魔神更邪恶,结果就是有可能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即使一切都不那么美,世界依然有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光明还是阴暗。

我无法选择命运的结果,但如何走向终结掌握在自己手里。

《玄鸟》的宿命感,来自曲,来自萨吉的吟唱,来自歌词。

“对错、成败、过去、现在

破碎、重建、摧毁、再来

玄鸟归,是谁,Die Bored Not Mi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