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章节:第4章 内省(下)
虽然确实不容易懂,甚至有些观点一时难以接受,从来不曾体验过,但我仍然认为作者有非常多的真知灼见,透过现状看到了本质,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确实可以称之为一本智慧的书,因为它至少把问题剖析得非常深刻。
关键词:做自己 罪恶感 牺牲 牺牲者 折磨着 “坏人” 觉知 钟摆效应 放纵行为 牺牲自己 放弃自己 依附(迎合)投射理论 阴影人物 竞争 龙虾效应 自我怀疑
牺牲
人类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罪恶感,而这种罪恶感总是不理性的。
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就会有罪恶感,说“好”又不觉得快乐的话,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小时候我们会扮演许多种牺牲者的角色来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好人,因而抵消不断攻击我们的罪恶感。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牺牲,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罪恶感。
当你的亲密关系走到了内省的阶段,你会开始质疑你的“付出”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又有多少纯粹是出自义务感。你已经厌倦了牺牲的行为,而且不得不问自己,在跟伴侣相处的这段时间里,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做过你自己。如果你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会怪罪伴侣,觉得都是对方逼你的;但如果你能对自己诚实,就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你小时候做出的牺牲的翻版。
匹桑诺博士指出,“英雄”型、“隐形人”、“小可爱”、“代罪羔羊”、“问题儿童”、“烈士”型的小孩,这五种主要的牺牲者角色,是大部分人成长过程中所选择的。还有其他的牺牲模式:好心人、帮手、沉默的受难者......
当人们为伴侣扮演这些牺牲者角色时,他们在付出的时候得不到真正的喜悦、趣味或平静。
内省能让你了解,你一生中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
你心中的折磨者,会让你心中的牺牲者奋斗不懈,即使你已经受够了,不想再牺牲,或因为没有成就感而心力交瘁。
在牺牲者想要摆脱自己的负担时,他们往往会放纵自己采取与平常的习惯相反的行为。(“坏人”)
如果你是在牺牲的话,就无法“接受”。你的动机完全是为了缓和及补偿心中无尽的罪恶感。你虽然在付出,却丝毫不感到快乐,也缺乏热情。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你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要记得,所谓的“每个人”也包括你自己)。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想要为牺牲的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
牺牲者的角色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觉知”对我们的意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觉知能让不实的事物变弱,并让真实的事物变强。
如果你能用完全的觉知来处理负面的情绪,很快你的情绪就会变成能量。如果你用完全的觉知来看待充满了爱、喜悦或祥和的感觉,那么你心中的爱、祥和或喜悦就会增长。这些美好的感觉,会增强到你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你有觉知,能够发现是哪些感觉和情绪迫使你做出牺牲。
觉知这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恐怕还是很虚的东西,虽然我也曾短暂的体验过觉知的力量,但依然达不到作者所说的这个境界。
“觉知”是看见情绪吗?
要了解牺牲的行为对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帮助,摒弃这样的行为并且面对心中的“折磨者”和“坏人”,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保持自觉,不做评判,并且决心对自己诚实,就能慢慢地改变。
到目前为止,感觉作者对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揭示得很彻底,原因也分析得很全面,但是解药总有点不够量的感觉,或者说有点虚。所以你总是一开始看得热血沸腾,点头称是,但到了后面,却有些若有所失,因为没有得到以为会有的大礼包。
亲密关系的律动就像钟摆
牺牲的最后一项特性。我把这项特性称为“钟摆效应”。
如果你为了伴侣牺牲,那么你就会把对方看成是利用你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尽他们应尽的力量。你牺牲到什么程度,对方就会放纵到什么程度。有放纵者,牺牲者才能存在。
如果你扮演的是牺牲者,那么除非你停止牺牲,否则是没有办法改变你的伴侣的。
如果伴侣放纵自己的怒气,你不必把维持和平当作神派给你的责任。
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如果扮演牺牲者,你就会吸引别人来扮演放纵者。
这句话很值得深思。记得有一句话说:“是你教会别人怎样对待你!”是一样的意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味的为家庭、为组织牺牲, 其实ta的牺牲是永远得不到回报的,不爱自己的人也是得不到别人的爱的。
牺牲并不是一种行动。牺牲是一种心态。洗碗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烦人。有什么样的经验,完全是由心态来决定的。要怎样才能改变心态呢?
牺牲完全是心态上的问题。只有爱能进入你的心,去改变只有给予却不懂得接受的模式(牺牲),以及只有获得却不懂得享受的模式(放纵),使得牺牲转变为真心的给予,而使放纵转为真心的接受。
依附——束缚之索
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爱,那么你就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并且觉得自己一定是不够好,才没有人爱。于是你就会放弃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而发展出一种不真实的结合关系,这就叫作依附。
在和你所依赖的人(老板、权威人物、债主等)相处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有时候会做出对自己并没有益处或是让你讨厌自己的事。但是你又不敢改变,因为怕被排斥。
身陷依附情结陷阱的人,往往很害怕失去那不实的安全感,而且其中一方会比另一方更不肯放手。在亲密关系中做真正的自己,需要勇气和信任,如果真的有决心这么做,你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这些反应有时不怎么令人愉快。
当你愈来愈明白真正的自己时,你也愈来愈接近真理。
以人为镜,照见自己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
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投射出来罢了。
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怎么评论别人,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如果我觉得别人太爱批评而讨厌他,就代表我讨厌自己爱批评的习性。
我攻击别人的缺点,正是我在潜意识里攻击自己的缺点。很不幸的是,我通常都不能察觉到,其实自己就像是在照镜子。
我浪费了太多时间去羡慕那些有天分的人,却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天分。
真的是这样吗?无一例外吗?当我批评别人不够客观的时候,是我自己也不够客观吗?
我羡慕的人身上,就有我自己的天分?这是真的吗?
此刻真的很难相信啊!
我们会批评,也是因为把自己的失败投射在别人身上的缘故。
当我们在情绪上与人亲近时,这个人就会让我们想起家人。我们只不过是转换了投射的对象罢了。
在作者看来,一切都是跟家人有关系,这让我感到现在在和孩子相处时候,要问一问自己,未来她会怎样投射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发现我变得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多给她留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投射,但这真的不容易,毕竟我的父母给了我很不好的记忆,我怎么能忍住不去投射呢?
阴影人物
“阴影人物”是一个具备你自身最糟糕特质的人。这个人所具备的某些负面特质,是你拒绝承认自己拥有的特质,你甚至会完全否认有这些特质的存在。
到了内省的阶段,事情才真正变得丑陋,因为你的伴侣这时已变成了这位阴影人物。
如果你讨厌的那个人,其实是你的一部分呢?会不会是因为你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有这些糟糕的特质,所以你就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表现出这些特质呢?
为了补偿自己封杀了的那些特质,我们做出的外在行为大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有时候我们讨厌的反而是最亲近的人,可能是伴侣,可能是父母,尤其是父母,很容易成为被讨厌的对象,因为你清清楚楚知道他身上的那些毛病你也有,可是你就是不想承认。
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成为“阴影人物”。
有了决心、意愿及灵魂的帮助,我便能了解,阴影就是我自己。
以下的练习会对你很有帮助:
竞争
造成竞争的根源是“不足”——也就是相信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如果你相信这种想法,又希望自己特别,那么你就会以这种“不足”的观点来看整个世界,因而觉得没有足够的爱可以分给你,所以你必须打败其他竞争者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在你把竞争带进亲密关系之后,你那想当特别的人的欲望,加上害怕被离弃的恐惧,会让你和伴侣不断地较劲,而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天分和目标。
真理是安静的,所以只有平静的心才能听到。
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平静的心让我们看到真理,这个真理是否就是真我?
如果“想要竞争的冲动”控制了你,你的心就永远无法平静。
我们必须靠自己,我们得向自己、向伴侣、向朋友承认我们的竞争心态。
当然,要说出口会让人感到很不自在。竞争必须秘密进行,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要把它公诸全世界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羞耻心和罪恶感。
作者对于竞争的分析,柯维入木三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嫉妒朋友,却不会去嫉妒陌生人的缘故吧!要说出,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坦诚。
死亡的诱惑
自我放逐所带来的强烈沮丧感,会让你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也许你并不会想死,但是害怕继续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的恐惧,跟想死的欲望也相去不远了。
如果你做出选择的动机是恐惧、愤怒或是恨意,你就必须了解,这些感觉是在带你往死路上走。
这句话对我饿触动太深了!回顾我的人生,大部分时间做出的选择都是不得已,是恐惧,现在我在有意识的抵抗这种选择。比如,当我做一件暂时得不到任何回报的事时,我的恐惧告诉我,是不是要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但是可以得到一些暂时性回报的临时工作呢?我给了自己一年时间,不被恐惧驱动,而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
但对普通人来说,长期这样坚持是不容易的,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
这里有太多可以展开去思考的地方,所以这本书是需要反复研读的。
如果你的动机是诚心诚意地为了每个人好,那么你就是选择了往生命的方向走。选择生命,就能得到很大的福佑。选择了生命,希望、智能、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感都会随之而来。你愈是坚定地选择生命,就愈能感受到内心被启发的赞叹和敬畏感。慢慢地你会发现,生命给了你一份多棒的礼物。即使身处在痛苦中,那种赞叹敬畏的感觉仍会存在,并带给你安慰和灵感。生命的力量,能让你以为早已死去的事物起死回生,并让你得到希望与力量来追寻信任和爱。
自我怀疑
你心中的小我为了阻止你了解真正的自己,设计出了一项奸诈的大阴谋。“怀疑”就是小我的最佳武器,它会让你陷在迷宫之中无法脱身,用大大小小的问题来消耗你的精力,并用许多令人分心的事物来扰乱你,最后还用对过去的不实记忆来迷惑你。小我的目的,就是要阻挠你,不让你了解自己是多有天赋的人。这个阴谋的核心,是要让你因恐惧而不敢接近自己的本质。
这是真的吗?是怀疑让我们不能成为自己?
(关于怀疑这一章,对我而言整章都是精华,因为我正处于这样一个一会儿坚信一会儿怀疑自己的阶段,我会另找时间把整章复制读下来,此处暂时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