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的路上,耳机里突然响起王佳音的《快乐也算本事》。
那一句句歌词,轻轻落在心上,不急不缓,却把人一下子拉进了某个温暖的画面。
“想爱一个简简单单的男孩子,陪他过平平无奇的小日子,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房子,生一个眉眼都像他的小孩子……”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也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只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期待。它没有物质条件的枷锁,也没有攀比的阴影,只是两个人在平庸的世界里,彼此守护,彼此取暖。
听着歌,我不由得想起我们80后这一代人。在我们的青春里,爱情很简单。不问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有没有存款,只是因为动心了。
我们会为了一场小小的约会,提前几天紧张地准备;会在夏天的夜晚,骑着摩托车,乡间小路,从这一头骑到那一头,把手揣进对方的口袋里,就觉得整个世界都暖和了。
那时候,我们相信,日子可以慢慢过,房子可以一起攒钱买,车子可以以后再考虑。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一个人,能在你最平凡的日子里,给你最温暖的陪伴。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的节奏快了,爱情的标准也变得复杂。人们开始用条件来衡量感情,用数字来计算幸福。房子要在县城,要有多大,车子要多贵,存款要多少……好像只有这些,才能证明一段感情的价值。
但《快乐也算本事》却轻轻提醒我: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能在闹哄哄的小城市里,找到一个愿意陪你奇奇怪怪的人;能在每个雨天,有一辆车子准时出现在你面前;能在副驾驶的位置,永远留着你的位置。这,本身就是难得的幸福。
此刻,我怀念的或许不只是80后的爱情,更是那份对生活的笃定与单纯。是坚信那份对平凡不是无趣、不是缺乏激情,而是安稳、是细水长流。
车还在回学校上班的乡间小道上走着,耳边,也还在单曲循环着《快乐也算本事》,心里依旧被一股暖意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