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同体中的无知与错觉

不知道您是不是国足球迷,但是这句话或许从您嘴里或者脑子里蹦出来过

“这什么臭脚,我上去踢都比他踢得好”

这句话其实是我们恨铁不成钢的气愤

其实这个现象就存在“知识的错觉”

真要您上场踢,我想您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那什么是“知识的错觉”

 

《知识的错觉》一书中说,人类个体对世界的了解实际上少得可怜,没有谁拥有超级大脑,所幸人类在一个丰富的知识共同体中各有所长,相互依赖。让人类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的,并非是个人的理性,而是无与伦比的集体思考。也正是因为他人的存在,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是“知识的错觉”。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个体,包括你我,经常都是自以为是,自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但其实知之甚少,不懂装懂。


你不信?那你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你了解飞机吗?

我想你的回答是,“都快2020了,飞机有几个人不知道”

那既然你知道飞机,那你说说飞机飞起来的原理是什么?飞机的主要构件有哪些?


是不是有点懵?


我们只是在脑子里有那么一个用“飞机”来命名的物件,我们就自以为知道它。但是需要你具体来详述这个物件的时候,大部分人估计是懵圈的状态(专业人士除外)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这个东西我知道


现在再问同样的问题,你知道飞机吗?你的答案或许就不一样了


“知识的错觉”从哪儿来的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羡慕那种轻轻松松背下一篇课文的人

觉得他们都是聪明人

像计算机一样,输入一遍,就可以完美输出

其实世界上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记得生活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你可以从他那儿知道十年、二十年前的生活细节

他们被称为“超忆症患者”

实际上他们每天都被自己的记忆所困恼,因为过去的信息总是不断的在他们脑海中出现

导致他们的信息过载,甚至无法入眠


如果记忆能力出色就能够成为聪明人的话,那其实计算机比谁都聪明


人类之所以称霸世界,实际上靠的是群体的力量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包括我们的知识

随着劳动分工的加深,人类的认知水平也是一样在分化的,各司其职

远古时期,人类狩猎猛犸象靠的不是身强体壮,靠的是分工驱赶、设置陷阱、共同围剿

现在,各行各业的相互配合,组成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真正了解所有的东西,我们只要各有所长,在这个集体中,我们依然可以生活的不错


当我们想知道飞机它是怎么上天的?

过去我们问物理老师,物理老师会告诉我们,那是伯努利原理在起作用

现在我们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

我们所需要的知识,通过他人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分工细致的知识共同体当中,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我们所需的知识

这也就造成了,我们的自以为是,但其实我们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自己熟知的一亩三分地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身处知识共同体,因为获取知识的便捷性,让我们懒得自我思考,总想着让他人来替我们思考


这带来了啥?

 

因为身处知识共同体中,我们习惯于让别人替我们思考

也就是所谓的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由于我们懒得思考,也就有了一下类似的情况:


就拿信用卡或者贷款的分期还款来说

银行或者分期机构设置了最低还款额,跟归还期限。在不懂得金融知识的人来说,感觉只要把时限拉长,每月还款额度越低越好


想象一下,你有一笔25万元的房贷,利率为5%,如果你要在15年内还清,最终,你付给银行的贷款总额将在25万--35万之间,其中包括约10.5万的利息;如果你选择30年的还款期,你付给银行的总额将在48.3万,其中利息23.3万,是15年期的两倍之多


但其实时限越长,每月还款额度越低,你所承担的还款总额其实是越来越高


电信诈骗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电话称你的邮件涉毒,要求你联系相关部门,而相关部门的电话,也是前一个电话提供的,一环扣一环,受害人渐渐入套。

由于过度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对方仅仅宣称了自己的身份,并未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受害人因为对固有身份名词(比如警察)的认同,未对对方的身份产生怀疑,最终“钱财一去不回来”


如何解决?


从他人身上获取知识的权限让我们觉得对正在谈论或者接触的事情了如指掌,因为我们混淆了哪些是其他人知道的,哪些才是我们自己知道的

“人类不失为精通所有学科领域而生的,人类生来就能参与建设一个知识共同体”-----约翰-杜威

在知识共同体中,个人就像一副拼图的一小片。锁定自己这一片的位置,不仅需要明确你知道什么,还得了解你的未知。找出你在共同体中的位置也需要超越你的知识本身,你的未知暗示着你的已知

对冲基金桥水公司的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雷伊-达里奥给出的建议:

“我的成功是……取决于我如何对待未知……我如何找到问题可能出在哪里……我乐于溅到有人能够同我的意见相左……我会从他们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那是对的吗?这是错的吗?这种学习历程使我受益更多,也帮助我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应对未知比已知某些东西更有价值”


身处知识共同体中,存在无知与理解性错觉是不可避免的

个体方面,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好的去觉察自己的未知,多反思,减少陷入错觉的机会

但更多的是

我们生活在共同体之中

因此,我们动员群体智慧所做的决策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最后,我们来做三个小测试:

[if !supportLists]1、[endif]一个篮球和一个羽毛球的价格是110元,篮球的价格比羽毛球高100元,那么,羽毛球的价格是多少?

[if !supportLists]2、[endif]湖里有一小片睡莲,睡莲的面积每天成倍增加。假设睡莲覆盖整个湖面需要48天,覆盖一半的湖面需要多长时间?

[if !supportLists]3、[endif]如果5台机器需要5分钟来制作5个零件,用100台机器制造100个小部件需要多长时间?


想知道答案的,可以私信我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