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儿就是村里有喜事,这意味着有大餐吃。纯朴的客家人请来村里会做桌儿的厨师,并在祠堂排上十几二十几桌,全村老少都会来凑热闹。
记忆中的宴席都是九菜一汤,据说是讨吉利数,久久长长。菜用一个个大瓷碗剩着,上面印着大公鸡,并且每个大碗上都有点缺口,可见有年头了。大碗属于祠堂共有财产,只能借出不能私占,是需要归还的。
时间太长了,已经记不清上菜顺序,上菜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依稀记得的是上菜前会每桌一盘花生糖果,柑桔,每个孩子还能领到一个红鸡蛋。我每次都把鸡蛋留着,要余出肚子来吃菜的。
最先上的一定是汤,客家人是饭前喝汤的,并且是肉汤,叫“上水汤”,里面有猪肝猪肺猪心之类的,加上木耳,干黄花菜。不要以为是猪内脏就会有异味,实际大厨们厨艺高绝,汤味美而鲜,非常受欢迎。
然后就是主菜酿豆腐,这也是客家人平时的一道常菜。选用自家种的黄豆,亲自打磨,亲自点卤水,出来的豆腐香飘四溢。酿豆腐的肉馅也是农家猪肉,配上香菇小葱,是无法拒绝的人间美味!
红烧肉应该是很多地方的家常菜,但做法绝对不一样,所以味道也不一样,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这道菜。客家红烧肉会偏甜一点,颜色鲜亮,不是发黑的那种,可能是生抽老抽和白糖的比例问题,加上八角,好吃又漂亮。除了记忆中的的红烧肉,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吃过更好吃的了,连自己做也调配不出来那个味道,好奇特。
办喜事一般都是杀自家的大猪,猪肠一定要利用上的,客家人的炒猪肠不同于湘菜川菜,加上辣椒红彤彤的。只配上小黄姜和蒜,这道菜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火候要把握的特别好,炒出来马上上菜不能等,吃起来非常爽脆又没有膻臭味。
家鸡一定也要来凑热闹的,鸡有好几种做法:白切鸡,香菇鸡。我虽作为正宗客家人,但真不太喜欢白切鸡,对血有恐惧感,倒不是这道菜有什么问题,配上姜葱油汁,也是非常好吃的。我中意香菇鸡,每次会先把鸡腿块挑走吃了。
鱼也是不能少的,清蒸鱼的做法决定了材料的新鲜度,鱼恨不得活着进锅,这样蒸的鱼才最鲜美,鱼肉嫩白,入口即化,滑进胃里一般。
肉丸是猪肉的,爱美的客家人会在这小小的东西上创作,划一道一道的痕,变成肉丸花,满碗的灿烂。会配上一点瓜类蔬菜一起炒,繁花需要绿叶衬。
花生猪脚,香糯可口,猪脚炖的非常软烂,客家人其实老少大小平时都吃花生猪脚,我后来才知道别的地方专门给月子里的产妇吃着下奶用,客家人下奶是不用这个的,用的是黄糯米酒,少油脂不发胖。
酸菜肉片也是经常遇到的,我小时候不大喜欢酸菜,后来才知道外面的酸菜和老家的不一样,有的是用芥菜泡的,有的是大白菜,味道很不一样,我们用的是一种叫“水菜”的蔬菜泡的,非常想念自家泡的酸菜,开胃消食。
时蔬是最后上的,这个时候大部分宴客都吃的差不多了,来点蔬菜最舒服了。大人从不劝我们吃蔬菜,因为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蔬菜,几乎天天吃,可是肉却是少的,每家一两头大猪都得过年过节才杀,所以我们期盼的是肉。
宴毕最有趣的是“带菜”,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打包,没吃完的菜会被每桌的大人带走,这个优良传统习惯保留至今,即使大碗菜可能已消失早变成了各大酒楼饭店,菜品种类也有了许多变化,我很欣慰这种不浪费的传承。
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记忆中的印象和味道,那一碗碗大碗菜给我童年带来的人生色彩将伴随整个人生,那种质朴的民风早已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