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到了每天看书的时间啦,今天读到了本章第二节—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看到这个词,感觉好陌生,因为这个会联想到打坐、禅修等等;就像瑜伽中,也有冥想,我是真的没体会过这种感觉,因为我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在冥想,而是会睡着……
接下来,看下作者介绍如何冥想吧!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我们平时学习各种技能,比如钢琴、游泳、体操等,都会提高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密度,促进脑细胞之间的信号沟通,但是这些练习一旦停止,神经元就会开始减少,而冥想带来的改变是持久的。
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你会感受到它的效果。当然,把它看成一种健脑操(事实上它就是),就像我们通过举哑铃锻炼自己的手臂肌肉一样,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只是这种锻炼并不像肌肉锻炼那样直观,所以很多人并不相信,也不愿意去做。但了解了这部分内容后,你现在还需要更多理由吗?仅仅知道冥想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试试看了。
保持情绪平和,不过如此
作者还提到了,《心流》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个比方: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脑中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撒开脚了欢快地狂奔,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这正是人们分心走神、幻想丛生时的真实写照。我甚至能想象这些小球在大脑这个小“房间”里像乒乓球一样反弹跳动的场景。这种混乱让人心浮气躁、缺乏耐心,对眼前的事物无法保持专注,只想做更轻松、更有趣的事。还有些人会因这种习惯,每天睡觉前不自觉地开启“胡思乱想”模式,杂念丛生,无法安然人睡。他们虽躺在床上,脑子里却像一壶刚烧开的沸水,思绪难以平静,彻夜不眠。
造成这些的压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来自经济压力、职业困境、情感危机、社交恐惧等,沉重的情绪如同磐石一般压在大脑中,挥之不去。人们既无法赶走它,又不愿去碰它,于是不得不让它长期占据着自己的心智带宽,让人无心做事、郁郁寡欢。
一轻一重,很多人无法摆脱这两种情绪,为此苦恼不堪。一些人甚至盲目求助各路“心灵导师”,花费不菲,最终也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实上,你无须求助任何人,也无须花费钱物就能完成自救。开始冥想,时常练习,你就能渐渐走出情绪困境,成为一个凡事心气平和、稳若泰山的人。
持续练习冥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就能把注意力个情绪锁定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下。
好啦,本章节到这里就结束哇,让我们明天继续吧,晚安!每天进步一点点,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