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海绵里挤水一般,我读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完后心里很平静,只有一句话反复在心里激荡着:真正的伟大,是平凡中的绝不苟且。

      我想先说说孙少平这个和我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物。小说的开头,当孙少平做贼一样将剩菜盆里溅满雪水的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两颗泪珠从他的脸上滑落下来的时候,我已经哽咽了。这种艰苦是我从未体会过的,我也尽力融进他当时的心情里,那种自尊与自卑的混杂、年少的茫然与敏感,在这个于少平来说较为平常的情节中却震撼着读者的心,也使读者在感受这种年少的情感时找到些许共鸣。十七、八岁的少年,与我相仿的年龄,却承担着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全部艰辛。他贫困而又多灾多难的家庭无疑是拖累了他的年轻与才华,但在这种矛盾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农民之子的无私与伟大。少平对他那个烂包袱一般的家庭没有丝毫的埋怨,他用超出自己年龄的懂事安抚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甚至随时想为它出一份力。他在吃不饱、穿的糟烂中求学,却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知识的渴望。读孙少平的一切都使我羞愧,这个书中与我同龄的人,已经比我懂事太多,而我自己相对于他,已然成为物质精神充足,精神文明匮乏的典型代表了。

        同样,孙少平的胸襟与眼界也超越了他原生家庭、生活环境的限制。面对郝红梅“爱情”的背叛,他选择了独自吞咽痛苦,甚至在郝红梅日后落难之时,他首先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那种帮助相当于挽救了郝红梅的人生,我还记得他前去救助郝红梅时想起了往事:他与她常在中学的饭场上相遇,分别偷偷取走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两个黑面馍。热泪冲出孙少平的眼窝。是啊,他和郝红梅是同样不幸的人,却同样与命运抗争着,两颗年轻敏感的心相互碰撞过,交集已可以化解全部的隔阂。孙少平真正珍贵的,还有他那广阔的胸襟,因此他不局限于儿女情长。正如同他冒死救被困在洪水中,与他起过冲突的侯玉英一样,在他心里,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分贵贱,他珍视每一条生命,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这种心态与价值观实在是当代所稀缺的,缺少的时那种质朴、纯洁、仁爱与宽容。孙少平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他的自尊与进取。少平知道自己来自乡村,也没有过多的见识,因此,他在第一次面对田晓霞的时候,是窘迫而自卑的,但我喜欢这个人物就在于,他并不妄自菲薄,他敢想、敢做、敢争取,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机会,也善于给自己创造机会,因此,他才能够和田晓霞成为文学上的知己,而田晓霞在他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想也正是他身上的那种自尊自强、且在其中混进了泥土般质朴的气息。说到这里,我想借用小说里的一段话:

      “每当生活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踏一颗年幼的心总要为之颤栗,然后便迫使自己硬着头皮接受捶打。一次又一次,使他的心脏渐渐强有力起来,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也尝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接受磨难。”

      没错,当我们觉得生活很残酷时,我们最好的反击就是给那可悲的人生撕裂出一个笑脸。然后在笑脸的背后含泪努力,让这个笑容逐渐变得真实可信。

      孙少安和田润叶的感情,大多数人都觉得可惜。可我觉得孙少安最好的归宿还是贺秀莲。润叶对于爱情的理想化远没有少安想的现实和长远,没错,他们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他们的爱情要冲破太多的障碍:金钱、家族、地位……就算他们真的结合了,彼此也不会幸福。孙少安是一个自尊极强的人,他十三岁起就放弃了学业,随父亲于乡间奔波,二十三岁已然成为了大队里的主心骨和家中的顶梁柱。他所需要的,可能不是简单的爱情,他需要成为一个女人的依靠,并且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同时,他也需要一头黄牛似的女人,与他一同吃苦,填补这生活的漏洞与苍白。这两点,都是田润叶所给予不了的,润叶的家境与少安家里的满地狼藉所形成的对比会让少安自卑、敏感;而少安也不忍心让当老师、拿笔杆子的润叶操起那生活的锄头,这样的话,润叶理想中的爱情会被生活的严酷所打破,孙少安男人的自尊心也会受到极大的挫伤。他们的分别,虽然也酿成了润叶日后婚姻的不幸,但也成就了孙少平身为农民最好的姻缘。

      这部小说真正打动我的,是它在平平淡淡地描述生活时,从中流露出的那真实、质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当孙家的姐夫卖老鼠药被抓时,床上的奶奶听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努力睁大患病的红眼儿,一遍一遍大声地询问,最后甚至转为哭号时,我感受到了那种最质朴的亲情所带来的爆发力;同样的图景每天都在上演:兰香因为打翻了为奶奶采集的缓解眼疾的露水而哭了一个早上;少安为了弟妹上学,自己辍学扛起生活的重担;父亲因为少安的辍学蹲在地上愧疚的哭号;少平用节俭下来的钱为奶奶买上点儿软乎的蛋糕;而奶奶则坐在炕上的一堆烂被褥里,疼爱地抚摸着少平,患病的红眼儿流出泪来,一边说着:”拿给猫蛋儿,狗蛋儿吃去。“每一处的描写我都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破旧的小窑洞里,从窗外射进几缕阳光,灶台下的柴火堆将屋里烤的暖暖的;锅冒着热气,传出阵阵的饭香。屋内的人有的在劳作,有的围绕在奶奶的被褥旁,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偶尔相视一笑,温馨而满足。这最平常的生活图景,却也蕴藏着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这种感情,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路遥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我想一定不仅只想要展现农民的情感与生活,他是以其为切入点,剖析当时处于时代交替转折点上的社会。十年文革,给原本贫弱的农村又加以重创,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农民处于时代的转折点上,既有面对此刻的艰难与困苦,也有面对改革的胆怯与恐慌,他们是迷茫的,而转折一定是带着阵痛的,农村的人们在思想、生活的双重转变中,疼痛却又重生一般进行着蜕变。路遥并不逃避农村的种种丑陋与弊端,他客观地描述着,并不掺杂私人情感,但是同样的,他也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农村的美好与真情,他所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农村。这种真实,使改革来得必要且自然,也使过程变得清晰,为读者展示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农村图景。

      关于这本书,我几乎全部都是正面评价,但只有一点,我觉得书中的景物描写有的有些刻意。那种牵强的,将景色随着心情而转变,是这部现实的书中的唯一不真实。景色描写的确是为体现人物心情、衬托氛围而服务的,但它的出现不应该有特定的范围,应该是自然的、不固定的。

        以上就是我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全部感想,以书中的一段话作结: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着,去经受磨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司马大将军狗尾续貂作品。 黄原往事淡入内-外 某煤矿 日一群黑乎乎的矿工从巷道里走出来,脱肩拉跨的拖着松散的...
    大司马大将军阅读 3,759评论 0 4
  • 我们都吃过了晚饭,预示着明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被珍惜的日子总是过的如此快。 你躺在妈妈的身旁,眼睛一眨一眨,似睡...
    因水而生阅读 416评论 2 3
  •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 01. ...
    井底女蛙阅读 3,321评论 88 170
  • 慢不来,慢下来,不要匆匆着急赶路,而是眷顾着一路的花香鸟语,一路亭台楼榭,细细品味着人生的况味,安安静静地行走.....
    莹光灼华阅读 1,010评论 8 15
  • 什么样的孩子会更听话? 被控制被胁迫的孩子的确会听话,但那只是暂时而已。(我想起我听到的被胁迫者说得一句话,虽然他...
    走着走着路上口渴了阅读 4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