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前慢
远走巴蜀,这冬的滋味别样一番,倒是让我不时回味起故乡那些早已遗失的冬月来。
故乡的冬多是干冷的,而这冷似乎只是冷小孩一样。记忆里,我被母亲穿的臃肿,走着夜路去上学,玉米秆嘎吱嘎吱地被吹的簌簌作响,一下让原本的冷又雪上加霜。远远地总能看到黑夜里通往学校方向有燃火的样子,便飞蛾扑火般地涌到前去,夹杂在大孩子的缝隙里,伸出冰凉的小手隐约地取着暖。而往往回家吃早饭的时间,总会被村里的大人堵着好一批孩子半天走不了。
我算是幸运的,即便不怎么保护自己也没有被冻伤。班里的同学,有的脚冻坏了,一个冬天都跛着脚,还有的手面裂了纹,一个个小小的口子,受不得一丁点的热。家贫却让我学会了坚强,看着别人家孩子戴着好看的线手套,我羞于带上干活用的白色手套,总是把手缩进袖口里,却落得完好无损来。
故乡的冬又是曼妙的,总是充满着冰雪的晶莹。一夜醒来,树上、房上、地上到处落满了白白的雪,大人们看了很是欢喜终于可以期盼着丰年,小孩更不用说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经过村东的涝池后,一个半间房子大的雪球已落在地里,一伙人用手推着徐徐而动,这个时候再没有谁觉得冷,一股脑地想滚出个村庄来。
我算是胆子比较小的,他们到涝池上滑冰,有的还试探着往更深的地方去,而自己无一例外地站在边上看看,好像心里始终装着那个救人的罗盛教一样。其实,我也尝试过一两次,都已滑倒摔痛结束,算是与生俱来地对冰的惧怕。可爷爷屋檐下的冰凌子却是心里极美的东西,一次次尝试着够着弄下来,渴望着像冰棍一样吮吸在嘴里。
故乡的冬还是热闹的,物质匮乏而来的快乐。课间的时候,由于一节课的不怎么动,大家常常脚冰凉僵硬。听到下课铃响,一窝蜂地涌出教室,有的追逐跳跃,有的忙着跺脚搓手,当然还总有一大堆孩子“挤热窝”,而我便常常在其中。别说这一挤真还热火了不少,整个身子都暖和了。难以想象,那个年代这都是一种娱乐方式了,我们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在其中。
其实,这种热闹也不仅仅于此,毕竟年一天天临近,谁心里能没有点期盼呢?我想起了那个暖阳的午后,大家一排排坐在房檐下,看着屋顶消融的雪水把地面打湿,欢笑声中恣意着青春,无忧无虑着那个冬天。
而如今,故乡的冬天远了,被秦岭阻隔;故乡的冬天老了,老成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