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

奶奶选择在建党节的这一天静悄悄地离去。

半个多月前的端午,我们还特地带了水果去看望了奶奶。奶奶侧躺在床上,脸上明显比上一次见的时候更有肉感。收音机就摆在距离奶奶耳朵一个手掌的位置,循环播放着她最爱的高甲戏。

见来人了,奶奶懒懒地睁开眼,瞄了一下,除了我,她都认了出来。

奶奶脑袋还算清醒,口齿还算清晰,絮絮叨叨,还清清楚楚记得是那一天是五月初五。

她的胃口还不错,吃了好几颗车厘子,还会自己把核吐出来。

如果说,有哪个时间段是最恐惧接到来电的,我自己的话,那就是晚上九点半以后以及工作时间。毕竟没有什么消息是不能在其他时间或者微信分享的,除非,坏消息。

工作日上班时间接到家里电话,本就是个不详的征兆。

接到家里来电那一刻,我的内心比想象中平静。对于死亡这件事,我们大概都已经做了思想准备,不过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

和老板请了2天假。

回老家,一个小时的车程,一段雨水一段天晴。呆呆地看着飞驰而过的云和树,一会脑袋空空,一会思绪万千。原来,距离我上一次亲历葬礼,已经过去了7年。

这7年,我们从老屋搬到新家。有了新邻居。和原来的邻居联系少了,很多事情都是从别人口中道听途说。

这7年,有人结了婚,有人离了婚,有人发了财,有人患了癌......人间悲喜不相通。

一个小时的车程,又长又短,根本不足以回顾7年时光。走个神,就到家了。

家里一个人也没有,都到老屋去了。随后,我们也到老屋。

匆匆赶到老屋的时候,僧人正给亡者诵经拜忏。去年堂弟肝癌去世,由于尚未成家,并没有给他举行葬礼就直接火化了。这场法事,超度对象有二,奶奶和堂弟。

超度仪式已经进行了一半,我们手忙脚乱换上麻衣后,被带到队伍的后面跪着,听僧人为死去的亲人一遍一遍念往生咒。

信佛的人,相信有轮回转世的说法。

奶奶,出生于民国18年(1929年),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去,享年95岁。

大约半小时,第一轮超度仪式完成。由僧人带着奶奶的儿女们前往奶奶住过的老屋继续诵经祈福,孙辈的我们不用参与这个流程,只管在老屋待着,随时等候传唤。

老屋的变化真大啊。

房子是房子,家是家,此刻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就在我的眼前:人去楼空的屋子,长满了蜘蛛网,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菌的味道。院子里的狗窝和鸡窝杂草丛生,还原了这片土地原本的生命力。杂草的长势太好了,和这破败的屋檐形成的对比过于强烈,显得有点不懂事。

以前竟没发现老屋这么小。小到三两个大人进屋后,感觉就快装不下了。你能想象吗?同样的空间,7年前,我们竟然还都住在这里,甚至屋内还有桌子、椅子、柜子。

隔壁老房子是四叔家的。四叔家的老房子挤了不少人,静悄悄的。

去年5月,堂弟查出肝癌,从确诊到死亡,仅短短的3个月。这场变故中,四叔暴瘦,四婶白了头,堂妹也沧桑了。他们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视,终究选择自己家独自扛下所有。

奶奶的七个子女(五男二女)那一辈,因为诸如分家不均、攀比等原因,关系一直挺微妙的。同一个屋檐下,貌合神离的兄弟亲情,虚以逶迤的妯娌情分,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再加上两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姑姑,这锅粥注定很难熬。

长辈关系不和睦,小辈在各家父母的“言传身教”,加之耳濡目染下,堂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竟还比不上邻居。久而久之,我们这一辈的亲情愈发冷漠了。

奶奶的葬礼,也许是最后一次把亲朋聚这么齐了,往后恐怕再难看到。母亲,作为几个兄弟姊妹最后的羁绊,这条风筝线断了就真的散了。

奶奶是1号去世的,葬礼安排在3号中午。

仪式选在老屋附近的空地进行。儿孙们在奶奶寝屋门前一一跪拜后,排队跟随僧人来到空地观礼。

空地的中间摆了一把八仙桌,桌上放着猪头等祭祀物品。工作人员一把点燃了纸扎的“豪宅”,奶奶的“新房子”宣告落成。于是,僧人又返回老屋去迎奶奶的灵柩。

大约过了十分钟,六个抬棺人将奶奶的灵柩缓缓地落在两条事先摆放好的长凳上。落毕,僧人继续绕棺诵经,众子孙紧随其后,人均手持一支香,默哀祈福。

诵经祈福仪式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到了游街送行的吉时,奶奶的灵柩被抬上了灵车。众子孙亲朋拉着牵引绳,跟随灵车缓缓前进......

正午时分的阳光很大。打着伞,仍然能感受到强烈的日光。堂兄弟的小孩,最小三四岁,最大也不过七八岁,竟然跟着队伍,不哭不闹走完了全程。

由奶奶的儿女们做最后的陪伴,前往火葬场.....

我一直不认为葬礼就一定是悲伤的,至少这一场,我觉着是喜丧。

幸福有万千种存在形式,老死,也算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牛棚中,一位80多岁老妇人从床上坐了起来,用清水洗了脸,用梳子梳了头,恭敬地拜了三拜菩萨像,连说三遍:“菩萨保佑孩...
    简书四海神君阅读 1,428评论 7 34
  • 决定想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要不要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呢?讲出来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响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纠结...
    半山精舍阅读 961评论 0 1
  • 八十六岁的林郭氏患上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六个儿女一致要她去敬老院。她无奈同意,敬老院却没有空床。如此,她就近在轮流...
    显山露水阅读 943评论 8 28
  • 文/英歌h 宴席撤后,女人们叠元宝、说说笑笑唠家常,婆婆在和表妹叙旧。戏班子酒足饭饱又开场。苍劲之音穿破厅堂绕梁回...
    英歌h阅读 950评论 16 9
  • 东平湖畔的"喜丧" 在东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里,传来一阵欢快的鼓乐声,现在既不是春会,也不是捕鱼节,吹的啥乐? “嗯...
    东平糊粥儿阅读 800评论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