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了路边的烤红薯,闻着阵阵飘来的香气,你停下了脚步。
像往常一样,你搓了搓手对自己说“你不能想这些,工作(学习)上那么糟糕,你不准吃,你就应该像那个谁一样,想都不要想。”
你逼着自己离开了红薯摊,一路上你风驰电掣,你对自己说:“你真棒,现在可以忍住红薯的诱惑了”,回到家,你飞速的洗完澡,收拾完第二天的物品躺在床上,临睡前你又对自己说:“从明天开始,我要加倍努力,明早5点起,背100个单词。”,于是你给自己定了5点的闹钟。
第二天早上5点,闹钟响起,你在床上挣扎,你对自己说:“你想想想你暗恋的那个女孩,想想那个名牌包包。”,可是突然间另一个声音响起:“就这么着吧,她也不喜欢我,我也买不起”,于是你又对自己说:“想想昨天领导(老师)对你的咒骂,有多狠”,“想想你那含辛茹苦的母亲”,你顿时来了精神,那一天你甚至学习了150个单词。
可是过了几天,你突然间发现自己没有了之前的动力,想着“今天还要去xxx,要不就改晚上吧,晚上不背完不睡觉。”
又过了几天,你磨蹭了一会5:30起来了,可是坐在书桌前就是无法打开单词书,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吃早餐,好容易打开了单词书,可就是看不进去。
……
这个故事是我编的,我再来编一下另一个版本:
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妻子、模范母亲,像往常一样,她提早下班,顶着寒风赶到幼儿园门口,等待着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放学。心想:“我真是替这个家操碎了心。”
儿子走出校门,她拉起儿子的手就往车上跑,突然发现儿子的手拉不动了,回头看见自己那不懂事的儿子正看着路边的烤红薯摊不愿意离开,心里想“待会会堵车,如果现在不走就来不及回家做饭了”。于是不等儿子开口就直接骂上了“英语单词都记不住,你还有脸吃红薯,你就应该像那谁一样,好好读书,才不枉费妈妈这么辛苦。”
儿子抬头看了一眼妈妈,看着焦急的妈妈,正在探着头张望家里的车停在哪里,于是也就放弃了抵抗,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
来到车上,年轻的妈妈发现今天的儿子出奇的听话,默默的在车上看着英文书,她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儿子这么听话,今天我要给他做一顿好吃的。”
回到家里,领导的电话来了,于是只好煮了点速冻饺子给儿子吃。
儿子看着母亲满脸堆笑的对着电话说:“是是是,您说得没错,我马上改。”,右手却死死地攥着拳头不停的往桌子上来回按,他很乖,拿起了英语书在那专心的背单词,因为他知道,只有乖一点,妈妈才会开心,才会让妈妈早些睡觉。
第二天早上,儿子5点就起床了,妈妈特别欣慰,那一天妈妈整个一天上班都特别有精神,晚上接儿子时,大冬天的寒风都感觉是暖洋洋的,儿子看见妈妈的笑脸,这一次没有在红薯摊面前停留。
过了些天,儿子起不来床了,妈妈没有说什么,想着过些天儿子就会好吧。
又过了些天,儿子起床越来越晚,起床后各种毛病,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吃早餐,好容易打开书后却半天不见他翻一页,顿时妈妈的气不打一处来,她愤愤的对儿子说“学个英语有那么难么?”,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操持着这个家,忍受着工作上领导、客户的责难,摊上个没责任心的丈夫,儿子还这么不懂事,命令的话语脱口而出“今天你必须背完50个单词,不背完不许睡觉。”
将儿子送进幼儿园,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说儿子,于是不停的安慰自己“我这是为了儿子好,我也不想这样的,因为我爱他,所以必须要这样。”
……
聪明如你,我想你一定知道我想说什么,这两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很多时候,潜意识中的“我”,不被我们察觉,因为他不敢说,就像那个“我认为”不懂事的孩子一样,
“妈妈,我想吃烤红薯”,
“妈妈,我很累”
“妈妈,我可能真的不会英语”
“妈妈,我背100个单词,您今天能不工作早些睡么?”
他不敢说,因为他要“懂事”,他要替那个掌控“道德感”“责任感”的“妈妈”分担压力。
而“妈妈”,她有着作为母亲的“责任”,有着“我要成为别人眼中模范母亲”的强烈“道德感”,所以她不能放松警惕,即使她知道:
偶尔陪儿子吃一顿烤红薯,没什么大不了的;
儿子说自己可能不会英语时,他已经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了,这个时候自己只要试着每天和儿子一起背5个英文单词,5个就好,儿子就可能会有兴趣;
儿子5点起床后,白天还要上课,如此少的睡眠时间,精神状态肯定不好,最大可能性的结果是不但英文学不好,其他的课也学不好;
给儿子减压,同时也是给自己减压;
“儿子”并非一无是处,而恰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存在,
用他的“抵触”在提醒自己:“妈妈,我不愿意学英文,因为现在学习英文真的没什么用。”,
用他的“叛逆”在告诉自己:“妈妈,您已经很累了,今天早些睡好么?”,
用他的“拖延”在警示自己:“妈妈,少做一张单我们也可以活着,关键是身体比工作重要。”
说在最后:很感谢您能看完我的文章,希望我的这些文字能给您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