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六如龟之故事


藏六如龟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远离尘嚣,来到僻静的森林,独自静坐于树下,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

不过这位比丘,身虽处于僻静的林中,过着寂静的生活,外表看似无求,但心中的欲望总是蠢蠢欲动,当今日食用到好蔬果,饮用到甜美的泉水,景色怡人,身心就舒服畅快,若遇到气候不佳、或饮食粗糙,便心生烦恼,甚至怨天尤人,心念随着色、声、香、味、触等外境起伏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愁,心中始终无法安定。如此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匆匆十二年的岁月过去了,这位比丘依然没有得道,于是心生烦恼,想着:我如此的用功,为何还是凡夫一个?

  佛陀知道这位比丘得度的因缘即将到来,就化作一位沙门,来到比丘所居住的森林,与比丘一起精进用功。一日,当夜幕低垂,明月高挂之际,两位比丘共同看见一只乌龟从河中慢慢的爬上岸边,而远处正来了一只饥饿的狐狸急于寻找食物,狐狸看见乌龟,张口就咬;乌龟为了保命,急急忙忙将头、尾、四肢往壳内收。狐狸以前爪拨弄龟壳,发现莫可奈何,就渐渐远去,当狐狸离开之后,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的乌龟也缓缓将头尾、四肢向外伸展,最后又爬回河中。

  两人皆看到这一幕,比丘告诉沙门,乌龟有保护生命的龟壳,所以狐狸无法伤害它。沙门回答说:世间的人,还比不上这只乌龟呢!乌龟遇到危难,知道收头尾、四肢。而世间人完全不知无常杀鬼时时窥视,要想夺取自己的生命,反而恣情放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造做种种恶业,使得烦恼魔、死魔、病魔有机可趁,就这样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的轮转中,无有止尽受百千万种的苦难。这一切都是由于心念无法作主,才会感招生死流转的苦果。

  沙门接着以一首偈劝告比丘:「藏六如龟,守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比丘听闻此偈语心开意解,断除对世间色、声、香、味、触的种种贪求,专注一心修行,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出自《法句譬喻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远离尘嚣,来到僻静的森林,独自静坐于树下,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 不过这位比丘,身虽处于...
    a6306eee2df3阅读 154评论 0 0
  • 过去佛陀住世时,有一比丘独自在河边的僻静森林静坐,心中希求道业有所成就。 这位比丘身虽处于僻静的林中,外表看似无求...
    a6306eee2df3阅读 227评论 0 0
  • 藏六如龟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远离尘嚣,来到僻静的森林,独自静坐于树下,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 不过这位比丘...
    杜首江阅读 168评论 0 0
  • 藏六如龟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远离尘嚣,来到僻静的森林,独自静坐于树下,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不过这位比丘,身...
    797885d211d1阅读 176评论 0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79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