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打卡
今天一早,我看了昨天在小群里发的信息,没有回应。因为假期还有一个月,想让班里后进生在假期里补补基础知识。于是,便让群里同学每天报听写,背诵古诗词。可是,消息发过去,群里却没有反应。本来有点生气,觉得大家都不按要求办事,可是转念一想,本就是暑假,孩子们自己的休息时刻,我不应该用学习任务去占据。
我想通了一件事情,自律的孩子不用管,不自律的孩子管也还是老样子。更何况,已经放假了,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成绩问题,会有自己的方法,又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瞎操心呢?如果孩子的家长都不愿意配合,我在这里瞎指挥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顺其自然吧!
之前,也有过建立小群的经历,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因为区里期末要统考,于是拉一部分同学,每天布置任务。那时候家长和孩子们都很配合,后面统考的成绩也不错。我以为这种方法不错,所以又想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孩子成绩。但是我忘记了,那时候孩子们成绩不错,家长和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知也会更高,可是现在这个小群,成绩相对薄弱点,为什么薄弱?不仅仅因为基础差,还有家长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孩子的成绩,真得不能够靠老师单方面努力,背后真得需要家长一起努力。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培养娃打好基础,每天阅读,按时做一些事情的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生。可是,这些,都需要家长有这方面的认知才行。否则,只是……
想清楚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以后工作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班里几十个娃,负责任的家长会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其他的,只能说是认知问题,不去强求。
从自己的带娃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家长在娃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孩子小学阶段,高质量的陪伴太重要了。我家大娃就因为小学时,我对她学习方面关注少,陪伴少,到现在学习方面仍然觉得吃力。当然,父母的陪伴不是必要因素,但是我们身边又有几个真正的牛娃呢?像班里成绩好的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特别负责任的家长。所以,想到这里,特别能理解今天小群里“风平浪静”的现象,只是我自己太自作多情。
其实,想想觉得挺可怕的,如果我不能改变自己的思想,一味的用“严师”形象要求假期孩子做暑假作业之外的事情,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我加重孩子们的负担,说不定还会往上反应问题。当时候,那真是“吃力不讨好!”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所以,庆幸自己,能及时想通这一点,没有因为这事而影响心情,让自己更早一点的放过自己做“救世主”的思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带好自己的娃,工作的事情,要有度,尽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