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因不起眼而自卑?激发自信勇敢的力量,就像“也学牡丹开”的苔花——[清]袁枚《苔》赏读

践行国学,健康成长。草木解忧,诗词悦心。亲爱的诗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曾联惠国学疗愈馆推出的60节草木诗词疗愈课,欢迎你加入学习践行,我是曾小云老师。

在2025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回到小时候,感受四季节律,亲近花木蔬果,远离焦虑、内耗等负面情绪,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课程老少皆宜,适合120岁以下的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学习。可以随时回听,为了达到最大化效果,强烈建议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晨跑、晚跑、散步、晚睡预备等时间段学习。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大山里的孩子唱着改编自小诗《苔》的歌曲,让听众热泪盈眶。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领导人也提到这首《苔》,强调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面对那些住在城里、家境优渥的同学,从山村走出、家境贫寒的你,是否会感到自卑,就像阴暗角落里毫不起眼、微不足道的苔花?如何看待身上的贫困生标签,如何甩脱背上的自卑感大山?夏天,苔藓开花了。让我们走出室外,走进自然,从苔花中寻找答案。来读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做过7年县令,仕途不顺,33岁时便辞官隐居南京随园。乾隆二十九年(1764),尹继善70寿辰,受乾隆赐宴升官,袁枚奉贺赋诗。袁枚以微不足道的苔花自比,以艳绝群芳的牡丹比尹继善,表达效法恩师、希望有成的志向,于是写下这首著名的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一、二两句写青苔在没有阳光照耀的环境下依然充满青春活力的状态。苔藓低微弱小,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很少照得到阳光,但这并不意味着苔藓没有春天。苔藓一团绿意,生机盎然。没有太阳,苔藓依靠自己内在的力量,照样把春天带到身边。它活得多么滋润,多么阳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三、四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效法高贤、努力进取之意。苔藓的花儿虽然像米粒那样微小,但它并不自卑,敢于向开出绚烂大花的牡丹学习。说是苔花,其实并非真正的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瓣、花萼,而是像花的形态。袁枚另有一首五绝《苔》:“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表达一种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与这首“白日不到处”意境相契合。

作为贺寿诗,这首诗并没有狂夸猛赞寿主德劭年高、声隆业著,而是托物言志,妙用比喻,把表现诗人自我作为主体,少了俗套,多了性灵,在应酬诗中别具一格。寿主与作者虽然为师生关系,但身份地位有霄壤之别。可贵的是,诗人不卑不亢,表现得体合宜。正是这种独立的意识,让袁枚越来越认清自我,而没有失去自我。回顾袁枚的一生,在官场上,地位远不如尹继善那么高,但在文坛上,地位远远甩恩师好几条街。官场上的苔花,成为文坛上的牡丹,自信、自强的袁枚活成理想的模样。

还有 30%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2.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